初夏的晨光里,明德堂前一片忙碌。十几辆马车整装待发,每辆车上都装着书籍、文具和教具。这是第一批要去外地建立分院的物资。
\"先生,真的不需要我们留下来吗?\"王子明有些不舍地问。他被选为第一批外派的教习,要去西北边陲建立分院。
叶知秋笑着摇头:\"能独当一面,才是真本事。再说,明德堂还有新的学生要教。\"她指了指院外已经排起的长队,\"看,这些都是来报名的。\"
自从教育改革大会后,明德堂的声名传遍四方。不仅各地官府主动邀请建立分院,连一些老牌书院也派人来取经。一时间,前来求学的人络绎不绝。
\"诸位准备好了吗?\"萧远珩走来,手里拿着一份分院名册。除了西北,南方和东部也要同时建立分院。每个分院都派去了老学生做教习,由地方官员提供支持。
赵世勋整理着行装:\"学生们都已经准备好了,就等先生的教诲。\"
叶知秋环视众人:\"建立分院不是为了扩张,而是为了让更多人受益。记住,无论到了哪里,明德堂的宗旨不能变——为国育才,为民请命。\"
\"学生谨记!\"众人齐声应道。
正说着,一个急促的脚步声传来。林月笙带着几个大臣匆匆赶到:\"来得正好,朕要亲自送送这些新教习。\"
\"陛下有心了。\"叶知秋欣慰地说。林月笙不仅全力支持明德堂建立分院,还拨出专款作为经费。这在朝廷历史上都是破天荒的事。
\"这些孩子,可都是朕看着成长起来的。\"林月笙感慨道,\"希望他们到了地方,也能培养出更多有用之才。\"
送走了第一批分院教习,叶知秋开始着手新学期的准备工作。这一次,她要进行一些大胆的尝试。
\"夫人请看。\"萧远珩展开一份名册,\"这次报名的学生,有很多是女子。\"
叶知秋仔细翻看:\"不止是官宦家的女儿,还有不少商贾和寒门的女子。\"
\"要收吗?\"萧远珩问,\"这可是前所未有的。\"
\"为什么不收?\"叶知秋斩钉截铁地说,\"天下人才,何分男女?况且\"她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咱们明德堂的创始人不就是个女子吗?\"
这个决定很快传开,在朝野引起轩然大波。虽然之前有过女子入学的先例,但那都是个别现象。这次明德堂公开招收女学生,等于是要彻底打破传统。
\"简直是伤风败俗!\"有人在朝堂上弹劾,\"女子无才便是德,岂能与男子同堂而学?\"
\"放肆!\"林月笙拍案而起,\"你是在说朕的老师也无才无德吗?\"
这一声断喝,让那些反对的声音暂时偃旗息鼓。但叶知秋知道,要真正打破传统,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这天,她特意邀请几位女性前来座谈。有官宦家的夫人,有商贾之女,也有寒门出身的才女。
\"诸位都说说吧,\"叶知秋给大家斟茶,\"为什么想来明德堂求学?\"
一个商贾之女先开口:\"家父经商多年,总说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儿子继承家业。但女儿若是有本事,为何不能?\"
\"我家世代务农,\"一个朴素的女子说,\"深知农事之苦。若能学得济世之术,也能为乡里做些事。\"
\"我夫君在地方为官,\"一位夫人说,\"常与我商议政事。若能学得更多,或能助他一臂之力。\"
叶知秋认真听着,不时点头。这些女子求学的心愿,与当年的自己何其相似。
\"好!\"她站起身,\"明德堂愿意成为你们的第一站。不过\"她话锋一转,\"学业绝不会因为你们是女子就降低标准。\"
\"这是自然。\"众人齐声应道。
于是,明德堂开创了另一个先河——专门为女学生设立课程。除了与男学生相同的经史子集、实务演练,还增加了女子特有的长处,比如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天生敏锐的共情能力等。
这个举措很快显示出成效。在救灾、慈善、教化等领域,女学生往往能想到男学生想不到的细节。她们的实地调查报告,更容易获得普通百姓的信任和配合。
与此同时,第一批分院也传来好消息。王子明在西北的分院成功落地,当地官员反响热烈。赵世勋在南方的分院更是吸引了大批学子,其中不乏江南世家的子弟。
\"先生,\"一天傍晚,李元祯匆匆赶来,\"从各地传来的录取名册,请您过目。\"
叶知秋翻看名册,不禁莞尔:\"有意思。这些分院倒是很有特色,各有各的风格。\"
确实,每个分院都根据当地特点发展出自己的特色。西北重实务,南方重经营,东部重文治,但都保持着明德堂的核心理念。
\"这才对。\"叶知秋对萧远珩说,\"教育不是要千篇一律,而是要因地制宜、各展所长。\"
正说着,又有捷报传来。西北分院的学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560156/115389309.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560156/115389309.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