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下午,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斑驳的光影,苏老头匆匆忙忙地将精心拟定的圣旨呈交上去。
这份圣旨很快便被送到了皇宫深处那庄严肃穆的御书房里。
在宽敞明亮的御书房内,年轻的皇帝赵煦正端坐在书桌前,专注地审视着苏老头草拟的圣旨。
只见他剑眉微蹙,目光如炬,认真地阅读着每一个字。当看完最后一行时,他毫不犹豫地抬起右手,大手一挥,一枚象征着无上权力的玉玺稳稳地盖在了圣旨之上。
此时的赵煦,虽然年纪尚轻,但心中早已有着一番不同于常人的想法。对于他来说,如今这至高无上的皇权似乎已不再像以往那般重要。
身处青春期的他,内心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渴望,尤其是那神秘莫测的武功和波澜壮阔的江湖。若不是因为有高太后在朝中压制,恐怕他早就按捺不住性子,投身于江湖之中,尽情挥洒青春的热血了。
而为了能让这位心向江湖的好大侄在皇位上多坐几年,宋子文可谓是煞费苦心。
他深知赵煦对武学的痴迷,于是特地搜罗来一本珍贵无比的皇道功法送予他。这本功法不仅威力强大,而且修炼起来循序渐进,有助于稳固根基。
也正因如此,在短短时间内,赵煦的修为已然达到了先天后期之境。然而,这并非终点,如果不是为了打下坚实的基础,以赵煦的天赋和努力,或许他早已成为令人敬仰的大宗师了。
至于宋子文本人,赵煦从未有过丝毫担忧。因为他早已知晓,宋子文的武艺早已臻至天人合一之境,拥有着超凡脱俗的能力。
这样的境界使得宋子文可以随心所欲地离开这个尘世,去往更高层次的世界。所以,两人之间并无实际的利益冲突。
反而赵煦还不希望宋子文早点走,毕竟有宋子文在就是一个强大的威慑力!
……
翌日,各位大臣极不情愿地从被窝里爬起来,本来五天一早朝,现在是随叫随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邦国之兴,赖忠义豪杰扶大厦于将倾;社稷之安,需贤能猛士挽狂澜于乱世。今四海纷扰,虏寇逞凶,朕每念苍生罹难、山河蒙尘,痛心疾首,幸有宗泽者,挺身而出,砥柱中流,其功赫赫,其德昭昭,朕决意嘉赏,彰其勋劳。
宗泽乃世间大才,早怀报国宏志,文可安邦,武能御敌。
往昔任职地方,恤民疾苦,疏浚河道、整饬吏治,令郡县大治,百姓咸颂其德,政风为之一新,尽显良吏风范,奠民生之根基,使地方无饥馁流离之患。
及金虏犯境,烽火漫天,宗泽毅然募兵勤王,白首苍颜,不减壮怀。镇抚东京,缮城郭、积粮草、聚器械,整军经武,训出虎贲之师。贼寇数度来犯,皆被其挫,开封城在其守护下,稳如泰山,士气大振,百姓重拾安居之心,为中原守一方安宁,成京畿不拔之垒。
尤为世人称道者,宗泽数上北伐之策,矢志收复河山,虽位高权重,不改赤诚,麾下兵卒皆愿效死。满腔热血,凝就还我山河之誓;日夜操劳,只为驱虏靖边之期。惜乎奸佞当道,壮志难酬,犹抱病督战,至死不懈,其忠肝义胆,震古烁今。
今为表其功、崇其德、全其未竟之志,特封宗泽为卫国公,食邑三千户,赐丹书铁券,许子孙世袭罔替,死后望尔公灵爽不昧,护佑大宋;亦望朝堂诸臣、天下士子,以宗泽为楷模,忠君爱国、奋勉驱敌。
……
治乱之际,社稷安危悬于一线,常赖股肱之臣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今环视九州,外有强虏环伺,觊觎我大宋山河;内则灾患偶生,诸事纷杂待理。值此困厄之境,幸有种师道者,智勇双全、威名远震,累建殊勋,实乃国之柱石、朝之干城,朕心甚慰,决意加封,彰其不世之功。
种氏将门,素承忠勇家风,师道自幼浸习兵略,熟读韬钤,心怀济世安邦之宏志。初入军旅,便展露非凡锋芒,治军严谨,令行禁止。麾下士卒,皆精悍敢战,操练有素,军容整肃,望之即知为劲旅。
往昔宋夏交兵,边陲烽火连天。师道亲率大军赴边御敌,洞察敌军虚实,巧用谋略,或设伏突袭,或坚壁清野。沙场上冲锋陷阵,指挥若定,屡挫西夏精锐,令其闻风丧胆,护我大宋西陲多年安宁,拓土守疆,百姓赖以安居,功绩斐然,威名渐扬于西北诸郡。
及金兵南下,鲸吞之势汹汹,京师震动。师道临危受命,星夜疾驰勤王。虽年逾花甲,老当益壮,全无疲态、畏色。至京畿,即刻整军布防,修缮城垣,筹备器械,军心大振,百姓亦觉安稳。太原之战,局势危如累卵,师道稳扎稳打,力撑危局,牵制敌军,为全局调配争得先机;汴梁守卫时,他于城楼上羽扇轻摇,胸有成竹,金兵强攻不下,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559520/114993582.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559520/114993582.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