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恐怖灵异 > 女人啊,女人 > 第45章 在创新中前行(15)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其实,作文并不神秘,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经历。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只要能用说话的方式表达出来,也可以用文字表述明白。

    何家杏微笑着对她的学生们说道:“其实啊,作文并不难,它只是一种习惯罢了。只要你们从现在起,认真地培养自己听、说、读、思、写这五个方面的习惯,那么写文章自然而然就会变得轻而易举。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任何捷径可以走哦。”

    接着,何家杏又解释道:“听,也是一种重要的观察方式呢。只有耳朵灵敏了,眼睛才能看得更清楚。所以呀,我们要善于倾听身边的声音和故事,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写作更有生命力。大家都认识聪明两字,聪明的人首先是有一双,会听的耳朵,前面举的几个故事例子,都只是把我亲身经历的所见所闻,告诉给你们听,那我相信你们也会有好多自己的故事,把它们说出来,就是一种口头交流,写出来就会成为书面交流的作文了。这样,你还会觉得难吗?

    “只要你热爱生活,留心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你就会有无尽的收获。从春暖花开到山花烂漫,从含苞欲放到果实累累,一年四季景色各异,你有看不完的色彩,享受不尽的美景;从高低不平的山间小路到起伏有度的绿色丘陵,从潺潺不断的小溪流水,到倾盆大雨,大自然的杰作与瞬间变化赋予了我们无尽的遐思;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我们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留心、观察生活、体验、品味生活,感受、领悟生活是提高作文的重要环节。

    “下面老师再举个例子:春华秋实年年新,夏酷冬寒有不同。抓住特点是方法,景美与否随心情。只要心潮涌动,文思就会流畅。例如:我写过一篇《感悟绿叶》的短文——

    “我小时候,最喜欢画的就是形态各异的叶子。

    “春风拂面,远远望去,那杨柳似乎已绿葱葱的了,可是走到近前,不细看,不会看到它那嫩黄的叶芽。正像韩愈诗中所写得那样,"天街小雨润如酥,遥看草色近却无‘的情境。

    “绿叶随着和风悄然而至,伴着喜雨舒展开黄绿的眉眼,首先向人们报告着春的信息。随之而来的便是那桃红柳绿、莺歌燕舞、生机勃勃的万新气象。满园的春色,最浓的色彩还是要数那或明或暗的新绿,各色的花儿,在绿叶的映衬下,方才能够显现出它的娇媚和可爱。

    “夏日,利箭似的阳光,炙烤着大地。谁都想避开烈日的暴晒。只有绿叶更加郁郁葱葱,勇敢地向火球挑战。它默默地随着熏风舞动,甘愿为扇,为人们呼来丝丝凉意;它静静地头顶红日,甘愿为伞,为人们遮阴蔽日。

    “秋风无情,落叶有心。为了保护树木茁壮成材,为了为树木提供足够的水分,也为了新生代的孕育和成长,绿叶舍己为人甘愿变黄,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化为肥料,为树木、为新芽提供丰厚的养料。

    “严酷的寒冬来临,万物不生。但是,只有无私的绿叶恰是在凛冽的寒风中孕育新的生命。因此,每当春回大地,那绿叶便会首先舒枝展叶,迎接春天的降临,为春光明媚的人间增添生命的色彩。

    “ 假如没有绿叶,春光的色彩将暗淡许多,炎热的夏天,也会给人带来无尽的烦恼,那秋风的横扫也就毫无意义。绿叶,你或浓或淡润春色,为人间添光加彩春满园;你或长或圆衬红花,用各种形状装点着美丽的世界。花的事业是绚丽的,果的事业是丰盛的,让我们成就绿叶的事业吧,绿叶的境界是高尚的!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各种景物多的令人眼花缭乱,真是无从下手去写。但是,我们只需选择其中你最喜欢的一种事物去仔细观察,就不难抓住它们的特点了。”

    有的孩子或许会说,老师,我们没有词语,怎么表达?你可以去积累呀,词语就像盖房子用的砖,需要我们去一块一块不停的去搬。从哪里搬呢?从书上搬。因此,培养喜欢阅读的习惯很重要。

    阅,看,读,表示动作的词。读书有多种方式,默读,朗读,诵读,关键是懂其中的意思,边读边思考,明白其中的道理。读书首先要学会选择。好书如同灯塔,坏书好比暗礁。在这个纷繁、复杂的多元化发展的时代,知识爆炸,媒体繁多,获取信息的手段多种多样,阅读的途径四通八达,交流的方式时隐时现。

    各种思潮互相激荡,各种文化相互渗透,多种观点共同存在。学会选择,学会辨别非常重要。途径、手段的多样化,便利了我们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的学习。同时也要求我们必须增强辨别和选择能力。可以说:辨别和选择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你的前途和命运。

    我们一定要选择精品书籍去阅读,选择有益身心健康的内容去品味,选择高尚的朋友去交往,选择有深邃思想的有崇高境界的、学识渊博的网友去聊天。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如何选择全在于个人的品位高低了。

    读书还要充分发挥书的作用,要养成一个辅助读书的好习惯。就是要随手准备笔和本,发现好的、美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和词语,就及时的摘抄下来,积累起来,有时还要写上几句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这个习惯可以说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了。这也就是一个搬砖的过程。

    要习惯写读后感。“开卷有益,勤笔勉思。”我们勤读书,更要勤动笔。动笔可以增强记忆,可以磨砺文笔,可以启发思维,可以砥砺品行。我有一个习惯,只要看到一本好书,总要把它读完后,在大脑里过一次“电影”,把印象最深的内容,用几句顺口溜把它记下来。多少年以后,只要翻翻笔记本,书中的许多情景又会浮现在眼前。最重要的是锻炼了自己的文笔。随时随地把看到的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由于有了这样的习惯,感受随处有。

    读书为什么?我国古代宋真宗曾有一首劝读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更勤向窗前读。

    这是古人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光宗耀祖,这显然是不够全面的。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是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读书的目的应该是为了自己的健康成长和国家的富强。

    有句古语,意思就是小时侯读书如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前途无量;中年人读书如日中天,能够使人明确前进的方向,即使,到了老年爱读书,也会受益无穷如有秉烛之光。

    我们每一个人,从蒙童时代的读书求智求慧到青年时代的读书立业做事,再到壮年时期的读书奉献社会,以至到了垂暮之年的读书养生求安、服务社会。读书学习应该伴随我们的一生,所以我们国家现在提倡“终生学习”和建立学习型社会。时代在飞速的发展,成年人不继续学习,就会成为新的文盲,就会被社会淘汰。我们青少年现在更的加倍努力读书学习,长大才能做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读书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如果就像蚯蚓那样把泥土吃进肚里,又把泥土再吐出来,没有产生新的成果,也就无所谓收获了。

    我们在认真读书、刻苦学习的过程中,日积月累,不但增长了知识,丰富了阅历,而且自然而然地就充实了智慧。把所学的知识和智慧用于实际,用的得当,事业有成,这就是学以致用。

    另外,我还想送大家几句名言:“读书是生命的追求,读书是情感的交流,读书是人生的享受,读书是人生的良师益友。”“书是一面‘镜子’它会让你从各个角度去‘认识’自己。”

    读思结合。书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收藏人类文化知识的宝库。《中国读书大辞典》的前言中说:人创造了书,书卷记录了人类的历史。人的认识与探求,人的思想与感情,人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都在书卷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书是人类进步的有力见证。

    书不但是增长智慧的钥匙,开启了人类走向一个又一个未知世界的门扉,而且是一艘永不停泊的航船,把人类从狭隘的地方,载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在知识的海洋中要想得到真正的收获,读书学习一定要勤于思考。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不学而好思,虽知不广也。”

    写,书写;作,作文章。如果你想让自己写出好的作品,需要有一个爱好。那就是喜欢语文。培养好两种习惯:喜欢读书的习惯;喜欢日记的习惯。

    写作是在阅读基础上体现出的一种能力,是把阅历和经历结合在一起用语言文字的形式表达。也是一种在头脑里进行的加工。诗歌是浓缩的文章,是文字的绘画,是凝结的意境,是含蓄的表达下面还是用具体事例来说明。

    例如我写得《三晋名胜》这首小诗,虽然只有28个字,其中却涵盖了很多的信息:

    “北拜菩萨南问根,一城五院在中心。两山对峙雄风展。一泻涛声铸世魂。”

    大家知道我们的家乡简称“晋”,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东部,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因其丰富的历史遗迹和自然风光被誉为“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保留有全国百分之七十的地面古代建筑。

    北面有大同市的云冈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拥有丰富的佛教艺术和雕刻艺术,展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位于忻州市的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佛教文化着称。所以是“北拜菩萨”。“南问根”是指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的洪洞大槐树,具体位置在县城西北2公里的贾村西侧。这里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景色宜人。

    洪洞大槐树不仅是自然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中华民族根祖文化的重要标志。它见证了明清时期的大规模移民活动,尤其是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移民高潮。这些移民活动对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洪洞大槐树成为寻根祭祖的圣地。

    “一城“ 指的是平遥古城,它位于晋中市平遥县,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前827年—前782年),在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并扩修城池。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县城之一,具有2800多年的历史。平遥古城由城墙、店铺、街道、寺庙、民居等共同组成一个庞大的建筑群。

    ”五院,“指位于祁县乔家堡村的乔家大院,是清代全国着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故居。整个建筑群布局严谨,建筑精美,雕刻细腻,展示了乔家的富贵与荣耀。

    位于灵石县静升镇的王家大院,是王氏家族历经明清两朝、300余年修建而成的建筑群。大院气势恢宏,建筑规模宏大,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

    位于晋中市榆次区的常家庄园,是儒商常氏家族的宅院建筑群。庄园规模庞大,布局规整,既有北方建筑的雄伟壮观,又兼具江南园林的秀丽雅致。

    位于祁县的渠家大院,是清代渠氏家族的故居。大院以其独特的五进式穿堂院结构和高峻威严的气势着称,展示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独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549461/111739544.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549461/111739544.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