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戈壁,月牙鸣沙,汉唐雄风席卷着西域,丝路驼铃飘荡在边关。
敦煌城外东南50里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的莫高窟,已历经一千六百多年的沧桑。
洞窟中,琳琅满目的艺术瑰宝仿佛在倾诉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类技艺的出神入化,还有隐藏在背后的,数不尽的传奇故事。
其中,156窟有这样一幅长达8米的珍贵壁画,展现一位将军出巡的盛景:
画中有百余人,走在最前方的是以军乐和歌舞为主的仪仗队,旌旗招展,锣鼓喧天。
八名骑兵头戴毡帽,腰系革带,击鼓吹角;随后是高举牙旗的骑兵和演奏琵乐器的乐队;紧接着是舞伎两队,一队身着汉装,一队穿吐蕃服饰,翩翩起舞。
壁画的中心人物则身穿红袍,骑白马,正要纵马过桥,前有将士护卫,后有仆从相随。
壁画中的这位主角,名叫张议潮。
这幅画,正是表现其率唐归义军抗击吐蕃,收复河西十一州的雄壮气势,也是对他一生跌宕起伏、鞠躬尽瘁最好的诠释。】
张议潮出征图
“归义军?”
“ 远方前来归附于中国,即为归义。”嬴政眯着眼睛,对于下面要介绍大唐的这支军队似乎有些出人意料。
“这应该也算正经的唐军吧?”
大唐。
李世民也迫不及待的想要了解大唐这支军队的表现,但他冥冥之中总有一股感觉。
那就是虽然这幅画看起来确实威风凛凛,当得上盛唐武士之名,但是
看多了自己的“孝子贤孙”的作妖表现,他的直觉告诉自己这次恐怕又得让他心急如火。
【说到归义军的兴起,还要追溯到几乎毁灭唐朝的“安史之乱”。
为了抵抗叛军的进攻,当时的唐朝朝廷,迫不得已将西域和河西走廊的军队全部调入内地。
而这一行为,无异于等于放弃了唐王朝这些经营已久的战略要地。
对于这些地区一直虎视眈眈的吐蕃自然对唐朝趁火打劫,一时间西域以及河西走廊的大批城市在吐蕃的攻势下转瞬易手。
不过吐蕃军队依然在沙洲碰到了硬钉子。
沙洲是当时重要的商路要地,虽然唐军的主力早已撤出,但是凭借着唐王朝在此多年的经营,沙洲依然坚守到河西走廊基本都落入吐蕃之手后,才最终陷落。
当吐蕃攻打沙州时,尽管当时和朝廷的联系已经中断,城中军民仍不肯束手就擒。
沙州刺史周鼎,一边固守城池,一边向回鹘求救。
可是,始终盼不来救兵的消息,周鼎心如死灰,召集诸将,主张焚毁城郭,率众东逃。
都知兵马使阎朝,见主将已然意志消沉,不惜承担罪名,将周鼎缢杀。
结果,沙州军民非但没有责备阎朝,反而支持他自领州事,集结在他旗下,共同抗敌。
在内缺粮草,外无救兵的坏境下,阎朝带领沙州百姓,抵抗吐蕃,长达10年之久。
自乾元元年,公元758年起,廓州、凉州、兰州、瓜州、沙州等地相继陷落。
诗人张籍的一首《横吹曲辞·陇头》,描写了凉州陷落时的惨状:
“陇头已断人不行,胡骑夜入凉州城。
汉家处处格斗死,一朝尽没陇西地。
驱我边人胡中去,散放牛羊食禾黍。
去年中国养子孙,今著毡裘学胡语。
谁能更使李轻车,收取凉州属汉家?”
愤慨的张籍在诗中发出呼吁:
难道就有没有像李广、李蔡兄弟那样的名将,来收复凉州,带领百姓们重回汉家故土吗?
直到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沙州弹尽粮绝,城中军民处于绝境。
为保他们安全,阎朝与蕃将相约,不得伤害、驱逐百姓,这才出城投降。
顽抗多年的阎朝,投降后被吐蕃人下毒暗杀。
沙州,至此陷落。】
沙州就是敦煌
李世民清楚的记得,前来内地平叛的多支勤王军正是安西边军。
哥舒翰、高仙芝、王思礼、郭子仪、李嗣业等等率领自己的部队往长安奔去,他们有的甚至永远留在了长安。
“又是一段被安史之乱所影响到的大唐历史吗?”
李世民示意宫人将他的软榻换成胡床,长孙皇后心疼的上前想要帮皇帝舒缓下头部。
此时殿内的群臣们,甚至就连礼官都没有说话。
他们也有着一股感觉,陛下待会估计风疾又要犯了
【17年后,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一个注定将改变这个地区命运的孩子出生,他,就是张议潮。
张氏家族是沙州豪门,世代为州将,张议潮之父张谦逸更是官运亨通,官至工部尚书。
张议潮所生活的张氏家族还是幸运的,作为吐蕃入主河湟之地后要拉拢的对象,日子还算过得去。
然而,作为一个成长在“沦陷区”的官二代,张议潮感受不到家族带来的荣耀。他的童年,享受不到几天膏粱锦绣,目之所及,尽是国仇家恨。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下,为何张议潮对吐蕃有如此的仇恨。
781年,抗击吐蕃多年的重镇沙州沦陷,河西走廊全部丢失了。
从此大唐王朝开始了百年河湟之耻,唐朝遗民变成真正的亡国奴,被奴隶社会的吐蕃王朝所奴役。
青壮年沦为他们的奴婢,种田放牧。
“羸老者咸杀之,或断手凿目,弃之而去”。
在凶残的统治下民不聊生,还要忍受吐蕃军队不断的大肆劫掠侵扰。
昔日富强繁华的河西大地,已然成了人间地狱。
村镇成为废墟,良田变为荒野。
60年过去了,沦陷区的人民始终思念回归唐朝。
当唐朝使者赴西域途径河西时,看到城邑依旧,可是已经变成了吐蕃的领地。
百姓见到唐朝使者,夹道相迎,高呼:“皇帝还记得陷落吐蕃的人民吗?”
这些唐朝遗民的后代口音都有了变化,但是服装没改。
而在张议潮出生后的第九年,龟兹城陷落,安西白发军全部以身殉国。
安史之乱,唐朝抽调安西军前往内地平叛,大量的安西精锐被抽走,当然也留下了部分士兵留守,一是在告诉西域诸国,大唐仍在,离开是暂时的,这片土地上的皇依然是大唐,大唐留在这的秩序不能乱。
二是威慑诸国,龟兹城是安西都护府驻所,西域最繁华的城池之一,也是在告诉他们,安西的大部队平叛完会回来。
结局,我们自然都是知道的,那些前往内地的安西军没有再回来。
而留守在龟兹城的唐军从青壮年熬到了满城白发,他们也没有等到朝廷的轮换,也没有领到任何军饷,整整坚守了龟兹几十年!
在此期间,龟兹城受到了来自吐蕃等西域诸国无数次的攻打,但是这群“白发军”都坚持过来了。
几十年的风霜,和朝廷断联没有任何支援的岁月里,他们没有人叫怨叫苦。
哪怕城中再也从不出来一个完整的人,一个黑发的人,也没有一人投降。
正是在张仪潮出生后的第九年,龟兹城陷落,白发军被砍掉双足,贬为奴隶。
吐蕃人欣喜若狂,将这份战报大肆宣扬:河西走廊再无唐人矣!
龟兹与沙州并不远,因此我们猜测年幼的张议潮应当是听着白发军的传说长大的。
也许就是坚韧不拔的白发军让张议潮领略了盛唐武士的风采,我们不得而知。
年幼的张议潮平日学习兵法,苦练剑术,崇拜孙武,怀念故国大唐,在吐蕃对河湟唐人杀戮的时候、在最后一支唐军被砍足砍手贬为奴隶的时候,张议潮在沙州的家里苦练着本领。
仇恨没有蒙蔽他的双眼。
这个少年他在忍耐,他在等一个机会!】
“这支唐军的结局无论如何,都不会逊色太多。”
嬴政敬佩这个少年人,他知道张仪潮必定是要做大事的人,唐军有这样的灵魂人物带领,一定可以驱除胡虏!
“白发军!白发军!”
“唐朝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可以让这么多的人为之赴汤蹈火啊!”
“这是一股真正的有信仰的军队,他们的信仰超越了时空,朕在大秦都被他们的忠肝义胆所折服!”
刘彻看到唐朝的子民在天幕中受到了各种的奴役、凌虐,更是悲愤的向着苍天呼喝王师何在。
这位唯我独尊的霸道皇帝动情了:“张议潮会做到李广将军一样的事情的,去守卫我汉家儿女。”
卫青道:“汉人能打败匈奴人,也如张议潮般怀有仇恨勤练本事。汉人能够做到,我相信张议潮也能带领唐人做到!”
刘询:“仅仅是观白发军故事,都能感受到盛唐遗泽,颇有我朝强汉气象啊!”
“唐人孤忠白发军,不输汉家好儿郎!”
曹操:“真乃是一群义士也!待我曹某亲点大军为尔等忠义大士报仇雪恨!”
&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544642/113978726.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544642/113978726.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