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井甃,无咎。
甃,是用砖石垒砌的井壁。
根据井壁材质的不同,水井大约可分有土井、瓦井、砖井、石井等等。
其中土井没有任何衬砌,最为简陋,开凿成本最低,也最容易坍塌和损坏。因为井口与地面齐平,人们一不小心,还很容易跌入井中。
后来出现了石砌井。井壁用块石垒砌而成,更加坚固耐用,井水也更清澈。而且很多石砌井的井口高出地面不少,能够有效防止大人小孩误落井中,相比土井安全许多。
祸患常积于忽微。人们在做事的时候,常常因为不注意细节而失败。
做事如此,修德也是如此。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
小事不慎,会酿成大祸,小节不拘,则易毁大德。所以我们要时时检视自身,不断完善自我,以免积小错为大患。
那么我们便井甃,无咎。
元惠宗和脱脱采取变钞和治河两大政策,试图力挽狂澜,修好元朝这口破旧的老井。
在当时看来,变更钞法是解决财政危机最快的办法。
变更钞法,不是脱脱一拍脑门想出来的法子。他正儿八经会集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及集贤、翰林两院官员进行深入商讨。
会上不是没有反对的声音,但支持的人占绝大多数。脱脱决定少数服从多数,却不知真理通常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变钞的具体方案主要有两条:一是印造至正交钞,新钞一贯合铜钱一千文,票面价值比至元宝钞提高一倍,两钞并行通用;二是发行“至正通宝钱”,与旧币通行。
新钞与通宝同时发行,结果显而易见,迅速引发通货膨胀。物价非常上涨,翻了十倍不止,以至于在大都,用五百贯钞票换不来一斗米。于是各郡县干脆以货易货,不再收取现钞。
变钞彻底失败,那么治理黄河的成果如何呢?
脱脱任命的治水使是元代着名河防大臣、水利专家贾鲁。
贾鲁提出“疏南河,塞北河,修复故道”的治河策略,得到脱脱的支持。
公元1351年4月,元惠宗任命贾鲁为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发十五万民夫及两万士兵治理黄河。贾鲁按照疏塞并举、先疏后塞的方案,指挥十七万军民修筑黄河,历时一百九十余日完成治河工程,汴河南流汇入淮河,黄河则重归故道奔腾向海。这便是黄河治理史上着名的贾鲁治河。
治河宣告成功,却留下了一个可怕的后遗症。
白莲教主韩山童决定抓住机会发动起义。他命人凿好一个独眼石人,在石人背上刻下“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十四字,提前埋在黄陵岗(今河南兰考县境内)附近即将开挖的河道上,然后散布民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贾鲁开河不久,民工在黄河故道挖出独眼石人,消息很快传遍大河南北。当年五月,韩山童与刘福通等人趁势在颍州(今安徽阜阳)颍上县聚众起义,点燃了元末农民大起义的熊熊烈火。因起义军以头裹红巾为标志,故被称为红巾军。
从这个意义上说,治河工程虽然成功,但脱脱的施政措施却宣告失败,他开始忙着四处镇压起义。
时人作了一首打油诗讽刺道:丞相造假钞,舍人做强盗。贾鲁要开河,搅得天下闹。
就在韩山童自称宋徽宗八世孙,用复宋口号鼓动更多人加入反元斗争时,地方官兵闻讯前来镇压,韩山童牺牲。
他的儿子韩林儿逃到武安山(今江苏徐州境内)躲了起来。
而刘福通等人则突出重围,重新聚合义军杀了一个回马枪,重新占领颍州城,并迅速占领安徽、河南诸多城镇。
元朝这口井开始到处漏风,而红巾军这口井开始越挖越深。随着刘福通首义一举,四方豪雄群起而响应。彭莹玉起兵淮西,李二占据徐州,徐寿辉起兵蕲州,王权攻占南阳,孟海马起兵襄阳,郭子兴则占据濠州(今安徽凤阳境内)。他们均以红巾包头,举红旗为号,故均被称为红巾军。
霎时之间,天下皆乱,其中尤以刘福通、徐寿辉、郭子兴这三支红巾军声势浩大,搅动风云。
公元1355年,刘福通打着“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的旗号,拥立韩林儿为皇帝,国号为宋,建都亳州。占据汴梁以南的邓、许、嵩、洛诸府州,后迁都安丰(今江苏兴化境内)。
徐寿辉在大别山南麓多云山(今天堂寨)起义后,建国号天完,建都蕲水(今湖北浠水)。一度占据湖北、江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苏、湖南等广大地区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425408/110401349.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425408/110401349.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