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谋没在北电停留太久,上午和林麦冬聊聊天,中午又吃了一顿田壮壮亲自下厨炮制的饭菜,饭后就离开了。
这次回来,他是真的挤时间来的。
如果林麦冬没记错,这个时候应该是张一谋新电影《有话好好说》后期制作阶段。
相信看过前面的小盆友们,应该了解了,胶片电影时代做后期有多折磨人。
时间实在耽误不起。
想起《有话好好说》这部片子,林麦冬突然有点理解张一谋为什么看过《狩猎》本子后,想把它拿下了——
他在转型!
《有话好好说》在老谋子所有电影里,大众知名度属于较低那个档次的,基本和《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差不多。
没有奖项,票房也一般——相对张一谋的名气而言。
但任何一个看过这部片子的专业电影人,都能看出来,张一谋在这部片子里正尝试抛弃第五代的印记,从解构历史的怪圈里走出来。
在此之前的片子,张一谋最出名的就是色彩和声音的表现力,尤其是将色彩作为人物情感乃至文化的外化,设计空间造型参与影片叙事,是他最大的标志。
但在《有话好好说》里,张一谋很明显在刻意压制自己最擅长的手法,他把镜头紧紧怼在演员脸旁,让景别变得狭小、逼仄,让狭小的景别将人物的面孔特写扭曲。
再配合手持摄影的抖动、摇晃,从摄影层面营造出癫狂、荒诞的直感。
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因为片子本就是一个癫狂荒诞的故事,是为了视听风格的统一。
从摄影风格到故事,《有话好好说》全都没有张一谋的味道,转型意图之明显,瞎子都能看得出来。
这也就不难理解,他接触到《狩猎》剧本后,为什么会那么感兴趣。
一个导演想要转型,转的可不只是题材,而是从技巧到思想的彻底转变。
比如之前将张一谋、凯子哥和田壮壮作为第五代代表人物,就是因为他们有共性,他们的思想总是往后看,去做文化反思,做人性剖析。
张一谋拍《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等片,他拍的是乡土小人物,实际却是在利用小人物的遭遇,表现民族的诟病,历史的积弊,并批判传统力量。
而《有话好好说》呢?
这是个典型的“城市故事”,里面没有历史,而是发生在你我身边的,现实边缘的故事,里面充斥着社会发展的大幕之下,“城里人”的焦虑——新旧文化、新旧时代和新旧观念的冲突!
这种视角,其实是第六代的特点……
“他在尝试甩掉过去的思想,把目光放到未来,或者说放眼国际,所以看到《狩猎》,他才会那么喜欢,这本子切入点独特,探讨的问题又不囿于一国一地,而是整个人类社会都有可能发生的事,如果真的让他拍,说不定他的思想还真能转型成功!”
想明白这一点,林麦冬觉得自己居然有些服气了:
“其他不说,一把年纪,都还在拼命学习进步,也难怪他能出头,甚至以后被冠以‘国师’名号……”
不过,佩服归佩服,导筒是不可能转让的!
一谋师兄再苦一苦,等师弟以后发达了,再剽……不,再“创作”一部有国际视野的本子让你过瘾!
这意思在张一谋告辞离开的时候,林麦冬隐晦表达了一番,不知道老谋子有没get到,反正他笑出了满脸褶子。
田壮壮和王虹卫去送张一谋了,留下林麦冬按照纸条上的号码,联络巩丽。
等田壮壮和王虹卫回来的时候,正好听到林麦冬在那嘴巴跟抹了蜜似的:“……嫂子放心,片子绝对没问题……在您面前我哪敢吹嘘呀,您是中戏出来的,认识常教授不?您可以打电话问问,短片放映的时候常教授也在……对,96级班主任……”
“好的,好的……等您抽时间回来,咱见见面,我把拷贝放给你看一遍……好嘞,谢谢嫂子……叫着亲切嘛,叫师姐显得生分呀!”
“好嘞,好嘞,您忙!”
嘀!
电话挂断,林麦冬眉飞色舞,将大哥大丢给肉疼的王虹卫,挥了挥手里的纸条,冲望来的田壮壮说道:“联系上了,巩丽还专门拜托我,代她问候你一声。”
田壮壮撇嘴,没有理会什么问候,看了一眼纸条上的号码:“她在国内?”
林麦冬点头:“嗯,正在筹备凯子哥的《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田壮壮也听说过,凯歌对外宣称筹备8年,他不置可否,声势倒是弄得挺大的。
之前还看到新闻报道,说凯歌准备联合南边那个叫徐闻荣的乡镇企业家,搭建一个1:1还原的秦王宫。
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n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560749/115627576.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560749/115627576.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