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瞬间一年的时光便悄然流逝,时间来到秦国政四年(公元前243年)。
这过去的一年里,秦国上下都投身于救济灾荒的艰难事务之中,如今,一年已过,灾荒也得到了初步缓解。
这一天赵国派使臣随秦国使臣一起归秦,同意缔结盟约,和秦国一起攻打燕国。
原来早在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燕王喜趁着赵国在长平之战中,被武安君白起坑杀40万大军,和邯郸之围后赵国元气大伤。
于是派相国栗腹和卿秦两人兵分两路攻打赵国,却被赵国老将廉颇、乐乘击败,燕国被迫割让五座城池求和,燕赵之战才得以结束。
但在秦王政二年到秦王政三年时(也就是公元前245年到公元前244年),由于当时秦国派小股部队频繁骚扰赵国边境,又时值赵国大将廉颇因受排挤离开赵国,奔赴魏国。
燕王喜以为自己又行了,认为有机可乘,便想着趁廉颇反赵奔魏这个时机,再次攻打赵国。
于是在燕王喜十二年(公元前243年),燕王喜又派大将剧辛攻打赵国,又以失败告终。
燕国大将剧辛因轻敌冒进,率军攻打赵国时,被赵将庞煖击败,并被斩杀,燕国又损失大军两万多,至此燕国实力愈发衰弱,赵国也因连番战争而疲惫。
在秦国吕不韦和嬴恪还有蒙骜三人商议,联赵攻燕。
因为见燕国攻打赵国,两国实力都因战争消耗,变的衰弱,而秦国又一直有扩张领土、统一六国的想法。
于是三人建议嬴政派使臣出使赵国,希望通过与赵国合作一起攻打燕国,这样既能削弱燕国实力,又可进一步消耗赵国国力,同时还能在战争中获取利益,为后续统一六国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
秦国使臣身负重任,快马加鞭奔赴赵国。赵国朝堂之上,气氛凝重而紧张。
秦国使臣昂首挺胸,步入殿中,向赵王行礼后,朗声道:“赵王,如今燕国屡次挑衅赵国,其国力已衰。我大秦愿与赵国携手攻燕,共分其地,壮两国之威。”
赵国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大臣眉头紧皱,忧心忡忡地说道:“与秦结盟,虽可攻燕,但恐秦国另有图谋。”
然而,更多的大臣则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一位武将站出来,拱手道:“陛下,燕国屡犯我国,如今秦国愿相助,正可趁机一举灭燕,壮我国威。”
赵王坐在王座上,目光深沉,思考良久后说道:“秦国之议,于我赵国确有好处。若能借此削弱燕国,扩充领土,亦能增强我国实力。”
最终,赵国朝堂纷纷同意与秦国结盟。赵王当即下令:“传寡人旨意,速派使臣随秦国使臣归秦,缔结盟约。”
赵国使臣与秦国使臣快马加鞭,一路上风尘仆仆。
两国使臣回到秦国,嬴政亲自接见,双方在朝堂之上,签署了盟约。
至此,天下局势又变幻莫测,秦、赵、燕三国在利益的棋局上纵横捭阖。
秦国大将井忌接到命令,要和赵国的李牧一起去攻打燕国。
秦国与赵国的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一场三国之间的征伐之战拉开了帷幕。
秦国大将井忌带着秦军,靠着秦军的勇猛善战以及他自己出色的指挥本领,一下子就打下了燕国的两座城池。
燕国军队被打得节节败退,燕国的朝堂上一片慌乱,大臣们都愁眉苦脸,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燕国局势危急。燕王无奈之下,派蔡乌偷越赵国,赶赴秦国。
蔡乌一路小心翼翼,避开重重耳目,终于踏入了吕不韦的府邸。
吕不韦正于堂中踱步,听闻燕王使者求见,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微微整了整衣袖,沉声道:“请。”
蔡乌进得堂内,见吕不韦高坐于上,忙上前拜倒,恭敬说道:“燕国使臣蔡乌,拜见相国大人。今燕国情势危急,燕王特遣我前来,向大人献上燕国河间十城,恳请大人相助。”
说罢,双手奉上礼单与城邑图册。
吕不韦目光扫过礼单,不动声色道:“燕王此举,所为何事?”
蔡乌抬起头,眼中满是恳切:“大人明鉴,秦燕本无深仇大恨,如今赵国攻燕,燕国危在旦夕。若秦国肯罢兵,且劝说赵国停手,这河间十城便是燕国的一点心意,日后燕国必唯秦国马首是瞻,与秦修好。”
吕不韦微微皱眉,手抚胡须:“这十城固然诱人,可秦国行事,需顾全大局,此事非我一人能决。”
蔡乌心中一紧,连忙又道:“大人乃秦国柱石,一言九鼎。如今燕国上下皆望秦国能伸以援手,大人若促成此事,不仅可得这河间之地,更能在诸侯间彰显秦国之仁义与威望,于秦之霸业大有裨益啊。且燕国愿与秦世代交好,共同应对这乱世风云,为秦国在这纷争之中增添一份助力。”
&nbs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560192/115403362.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560192/115403362.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