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露未干,济世堂的药园里已经传来阵阵药香。叶知秋正在教一群年轻医者辨认药材。这些都是各地精挑细选送来的医道学子,有的是寒门子弟,有的是世家弟子,甚至还有域外慕名而来的求学者。
\"你们看这株人参,\"她轻轻挖出一株成熟的药材,\"须发完整,体态饱满,可见土质和气候都适宜。但最重要的是什么?\"
学生们面面相觑。一个来自边塞的年轻人怯生生地说:\"是用心培育?\"
\"不错。\"叶知秋欣慰地点头,\"医者济世,首重用心。无论是种药还是治病,都是如此。\"
正说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原来是邻村送来一个重病患者,是个年轻的产妇,因难产而昏迷不醒。叶知秋立即放下药锄,仔细诊察。
\"脉象沉伏,气血两虚。\"她一边把脉一边吩咐,\"快,去取红花、当归,再准备艾炙。\"
萧远珩早已熟练地配合着准备药材。这些年来,他不仅学会了基本医术,更深谕医者仁心的真谛。看着妻子专注的神情,他想起了当年在边关初遇时的场景。
\"为何用红花?\"叶知秋一边施针一边向学生们解释,\"产后血瘀,需要活血化瘀。但要注意火候,过犹不及。医者用药,如同治国用人,贵在适度。\"
经过一个时辰的救治,产妇终于转危为安。看着她渐渐恢复的气色,叶知秋松了一口气。这时,产妇的家人跪地叩谢,她连忙扶起他们。
\"医者本分,何须如此。\"她温和地说,\"回去好好调养,我开些补药给你。\"
午后,济世堂迎来了一位特别的病人。是个身着华服的老者,随从簇拥,显然身份不凡。叶知秋却如常施礼,仔细诊脉。
\"大人气血亏虚,肝火旺盛。\"她说,\"想必是操劳过度,心事太重。\"
老者苦笑:\"叶大夫慧眼如炬。下官正为朝中事务所扰,才特地来寻医问药。\"
叶知秋提笔写方:\"我给您开两副药。一副治病,一副治心。\"
\"治心?\"老者不解。
\"是啊。\"她一边写方一边解释,\"您的病根在心。太过执着权势,反而伤了身子。不妨学学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
老者若有所思。这时,一个乞丐模样的人也来求医。叶知秋同样认真诊治,开具药方,还特意嘱咐萧远珩取些干粮给他。
\"大夫,您以前当过皇帝,怎么对我们这些穷人也这么好?\"乞丐感激地问。
叶知秋微笑:\"医者面前,无贵贱之分。济世度人,当以仁心为本。\"
傍晚,她召集学生们总结当日所见病例。这是她坚持多年的习惯,要让年轻医者从实践中学习。
\"今日这个产妇的病案告诉我们什么?\"她问道。
一个聪慧的女学生答道:\"要在危急时刻保持冷静,准确判断病情。\"
\"还有呢?\"
\"要懂得配合。\"另一个学生补充,\"就像今天萧先生和大家的配合,才能及时救治。\"
叶知秋点头:\"医道如此,人道亦然。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唯有众志成城,才能济世安民。\"
夜色渐深,济世堂的灯火依然明亮。叶知秋在整理一部特别的医书,这是她多年来的心得汇编,不仅记录医术,更记录了行医济世的道理。
\"你看,\"她指给萧远珩看,\"这些年遇到的每一个病人,都教会了我们一些东西。\"
萧远珩凝视着书页:\"就像当年你在太医院推行的改革,现在都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经验。\"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宁静。是隔壁村的孩子发高烧,父母连夜来求医。叶知秋二话不说,带上医具就要出发。
\"夜路难行,我和您一起去。\"一个年轻医者主动请缨。这让叶知秋想起了当年在叶府时,父亲带着她们姐妹出诊的情景。
山路崎岖,雨后格外湿滑。但想到可能危在旦夕的病人,大家都加快了脚步。到达时,孩子已经烧得滚烫,叶知秋立即施救。
\"你们看,\"她一边施针一边教导学生,\"孩子虽然发烧,但舌苔不厚,说明是外感风寒,不是内火上炎。用药要分清标本,才能对症下药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560156/115389388.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560156/115389388.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