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还是给父亲写了一封信,算是自己为家族尽最后一点心。
信中言及两位兄长或涉拐卖案,深浅不知,望父亲查实,及时决断,以保林家清誉。
林太师收到信后火急火燎的回了京,先是审问了管家,得知两个儿子趁自己不在家,竟软禁了小女儿,勃然大怒,当即便将两人叫到了祠堂。
“你们两个,对着林家列祖列宗的牌位给我老实交代,拐卖案,到底有没有你们的份儿?”
兄弟俩来的时候心里就有准备,一抬头对上父亲阴沉的脸和那一排排的牌位,心中震骇,到底没敢否认。
林太师一见两人表情,心就沉了下去。
他对着门外大喝一声。
“来人。”
一个小厮猫着腰进来,颤巍巍的把一根鞭子递到他手上,又战战兢兢的出去了。
林太师眼神凌冽,“要么你俩给我老实交代,要么家法伺候,再逐出家门。”
兄弟俩都吓得神色大变,连忙告饶。
“父亲容禀。”
到了这个地步,两人也不敢再隐瞒,一五一十的都交代了。
林太师听完后,直接给气晕了,醒来后就进了宫,不知道跟嘉平帝说了什么,隔日就传来旨意,掌印太监侯兴为欺上瞒下,收受贿赂,勾结党羽,抢强百姓稚子,侵占良田等十三条大罪,赐车裂之刑。不必延至秋后,即刻执行。涉案的朝廷大臣按情节轻重或贬或抄家流放。
其中就有林氏的两个兄长。
他们还算幸运,因为举报有功,被贬去了柳州,永不得回京。
林太师告老还乡,嘉平帝念及师恩,赏赐颇多,算是给了他足够的体面。
临走前,林氏去送行。
老太师已经年近七旬,本来可以安安稳稳致仕,结果为了两个儿子,连京城都没法待了。
没别的,他要脸。
林氏发现父亲的白头发似乎更多了,面容瞧着也比从前更见老态,心中也忍不住有些酸涩。
“父亲。”
她在闺阁时,母亲失望她不是个男孩儿,父亲大约是已经儿女双全,所以倒是对她没多苛刻,待她和长姐算是一视同仁。
就连秋家这门亲,也是父亲做的主。
在当时,这桩婚事对她来说算是极好的。
一来门当户对。
二来秋仲卿年轻高中,且风度翩翩。
是许多人心目中的良缘佳婿。
后来沈氏产子,秋仲卿最终放弃把她接回来,也有父亲敲打的缘故在。
老太师看着女儿,神色也十分复杂。
“玉芳,这些年,我对不住你。”
杨老夫人在一旁坐着,有些心虚。
林氏还是头一次听父亲说这样的话,心头又忍不住一酸,她按了按眼角,强自露出一抹笑。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林太师见此神色更加愧悔。
“我和你母亲就要走了,以后…”他说到此卡壳一瞬,苦笑,“罢了,这么些年,林家也没能帮你多少,反倒险些拖累你。”
听出言外之意的杨老夫人越发心虚,又觉得委屈。
她也是被迫的啊,两个继子拿养老威胁她,她能怎么办?再说了,都是亲戚,秋仲卿帮着大舅子斡旋一下怎么了?当官的谁没点龌龊事?
小女儿若是没有写信告发,林家也不至于被贬。
京城繁华富庶,她一点不想走。
儿子不中用了,不还有孙子么?孙子还年轻,以后还是要靠着秋家和薛家多多帮扶的。她这个做祖母的,也能沾沾女儿的光,晚年无忧。
可她不敢反驳丈夫,只能做出一副悔恨的慈母模样,借口要和女儿说些悄悄话,拉着林氏去了花厅。
“玉芳,你劝劝你父亲,在哪安度晚年不都一样?何苦离开京城,舟车劳顿不说,回乡没准还要看那些耆老的脸色。他好歹是天子之师,朝中还有人脉,留在京城,好歹还能扶着你几个侄儿…”
林氏越听脸色越冷。
“母亲可别糊涂了。”
杨老夫人哭到一半被她打断,惊愕的抬头,神色不虞。
林氏再不惯着她,直接道:“若非陛下念及师恩,两位兄长怕就不止是被贬,如今只是贬黜,未曾牵连子孙,已是宽大。父亲离开才能显得是真心悔过,无颜面君,陛下才不会再迁怒。他若留在京城,就代表着贪恋权位,那么林家迟早被清算。”
“您是想回乡安度晚年呢?还是等着陛下秋后算账,将林家一锅端?”
杨老夫人惊得瞪大双眼,“怎、怎么会?”
林氏冷笑。
她对朝政确实不大懂,却懂得什么叫做君心似海。
父亲两朝元老,为官几十年,持中庸之道,屹立不倒,自然懂得趋利避害。告老还乡,远离京城,已是最好的结局。
母亲竟还想着京中荣华,诰命头衔。
这几十年真是白活了。
“父亲虽已辞官,可有陛下的恩赏,便是地方官也要敬他三分,族中耆老岂会轻慢?日后林家子孙若有出息,自会光耀门楣。您就安心随父亲离开,也不必担忧晚年凄苦。”
依她看,母亲远离京城才好,省得整日被寇氏撺掇,做出许多糊涂事来。
宣义侯夫人今天也来了,她什么都没说,姐妹俩送到城门口,便停下了。
“之前两位嫂嫂软禁你的事,我都知道了。”
林氏愣了下。
宣义侯夫人眼神叹息,“此前父亲派人给我捎过一封信,让我以后多照顾你一些。秋仲卿不是良配,你没了父兄依靠,他怕你受委屈。”
林氏低着头,说实话,没太大感触。
毕竟她自打出生,几乎都在受委屈。活了三十多年,才突然得到‘父爱’,有些迟了。
宣义侯夫人兴许也想起经年过往,有片刻的沉默,歉疚道:“当初悔婚明霞,是我对不住你。”
林氏眼睫颤动了下。
她突然想起,幼时其实长姐对她很不错。母亲嫌她是女儿身,又恨她连累自己没了生育能力,只将她丢给嬷嬷照顾。
生母都这样轻视,底下的人自然怠慢。
只有金嬷嬷对她好。
有段时间,金嬷嬷回乡省亲,她总是吃不饱,炭火被下人克扣贪墨,她冻了一晚上,高热不退。是长姐替她请了大夫,又替她发落了身边伺候的下人。
父亲因着这事,斥责了母亲。
母亲终于开始对她上心,却也只是表面功夫。因为母亲觉得,父亲不过是看重长姐,爱屋及乌罢了。
后来长姐带她一起上闺塾。
那时候,明明她们感情很好的,否则也不会有后来的结亲之意。谁料安乐郡主插了一脚,长姐悔婚,姐妹俩闹得几乎决裂。
“其实我知道。”
林氏忽然开口,“长姐当初也是迫于无奈。”
荣亲王是圣上一母同胞的亲弟弟,虽无大志,但和陛下手足情深。安乐郡主甚至在皇后身边养过几年。荣亲王妃亲自登门,多少有些威逼的味道,宣义侯夫人若是拒绝,再同秋家联姻。荣亲王妃怕是会迁怒到秋明霞身上。
在那样的情况下,宣义侯夫人只能退让。
即便如此,荣亲王妃都险些利用谣言将秋明霞逼死。
林氏当初那么愤怒,一来是心疼女儿,二来也是心寒丈夫的无动于衷,以及母亲的偏心偏帮。再加上她心里一直堵着一口气—自小长姐处处就比她优秀,比她会做人,比她会讨人喜欢。女儿被悔婚,她曾卑劣的揣度,长姐从前对她的好兴许只是施舍。
长姐拥有那么多,她什么也没有。
到头来,女儿还被人这样欺负。
所有负面情绪堆叠起来,险些压得她崩溃,根本不愿听长姐的解释。
宣义侯夫人眼眶有些热,她握住林氏的手,“小妹,以后在这京城,只有咱们姐妹相互扶持了。”
林氏反握住她的手,露出一抹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直至此时,姐妹俩才算前嫌尽消。
先一步上了马车的秋明月和秋明兰看在眼里,心照不宣。
秋明兰轻声道:“小时候,姨母对我们姐妹几个很照顾,尤其喜欢长姐,只是时移世易,天意作弄。如今终于把话都说开了,真好。”
都是骨肉至亲呐…
秋明月没说话。
林家那两位严格来说,不算涉案,顶多只是知晓些许端倪,隐瞒不报。
一来是事不关己的冷漠,二来是有把柄在侯兴为手上。
太监因身体有残,再加上封建环境压迫,其实很容易心中扭曲,尤其掌权后,能轻易操控别人的生死,这种优越感让他们膨胀。可无法再生儿育女,也会让他们痛苦不安。
侯兴为抓那些孩子,就是为满足私欲,用以取乐。
宫里许多阴损手段,太监常年浸淫其中,当然得心应手。比起秋仲卿当年对枕边人做的,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受害者,都是些孩子。
很多变态杀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559532/115011840.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559532/115011840.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