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朱由检这个问题。
王承恩也不知该如何作答。
因为他同样没有验证过土豆的产量。
并且王承恩和朱由检一样。
这都还是第一次来到种土豆的地方,以前关于土豆的一切,他们都仅仅只是听说而已。
朱慈烺走上前说道:“想要验证产量还不简单吗?你看现在人家正在挖土豆,你上去自己动手挖一下不就清楚了?”
朱由检冷哼一声:“哼,挖就挖,你最好不是故意找人来演戏骗我。”
朱慈烺不屑地说道:“切,你有什么值得我骗的呀?”
朱由检一时语塞:“呃……”
这真是让人感到心塞,说什么大实话嘛?
朱由检直接扭头就走了。
带着王承恩朝着挖土豆的农民走去。
那些农民已经留意到了朱由检他们。
只是这些人一看就是富贵之人,所以农民也不敢贸然吭声。
但是现在朱由检他们走过去那就不同了,因为老农家里还有女眷。
有一个中年妇女,可能是他的老婆,还有一个年轻姑娘,可能是他的女儿。
这一家三口正在辛勤劳作。
朱由检走过去站在边上看着,这明显是在存心捣乱嘛。
年轻女子害羞地低下了头。
大概有 50 多岁的老农开口问道:“两位贵人,不知道你们来这里是有什么事?”
朱由检说道:“这位老人家,打扰你们了,我就是过来看一下这个土豆的产量,是不是真的跟传说中的那么高?”
老农笑着说道:“你说这天武豆啊?这真的是全托了天武皇帝陛下的福,有了这个天武豆之后,来年我们家再也不用怕饿肚子了。
虽然老汉我没有仔细地算过,当然了,我老汉也不怎么会算数。但是前两天也有贵人来看过,他们说这种天武豆每亩地的产量可以达到 2700 斤。
这是我们第 1 年种天武豆,等到来年有了经验之后,产量还会变得更高,到时候就更加不用怕饿肚子了!”
朱由检疑惑地问道:“这个东西不是叫土豆吗?你怎么叫它天武豆呢?”
“嗨,原来大家都叫土豆,但是在最近开始收获了嘛,大家发现这个土豆的产量非常高。
而这个土豆是天武皇帝陛下,提供种子让我们来种植的,大家为了感念天武皇帝的恩德,就把这种土豆称为天武豆。
除了天武豆之外,红薯也被叫做天武薯,南瓜被叫做天武瓜。那个天武瓜的产量更加了不得,还没有指甲大的一颗种子,却可以长出不少木盆那么大的南瓜。
更重要的是这个天武瓜它还不占地方,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都可以种,大家都说天武皇帝乃是天神下凡,这是天武皇帝给我们带来的福泽……”
朱由检听得心里一阵酸楚。
而他当了十几年的皇帝,老百姓却提都不会提一个字。
真的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没想到老百姓这么爱戴朱慈烺!
但是朱由检也只能接受事实
朱由检看了一下不断被从地里挖出来的土豆,发现这东西的产量确实非常高。
至于自己动手去挖?
朱由检还是有一点自知之明的。
连老农一家三口一不小心,都会把土豆给挖成了两瓣。
要是他自己动手的话,估计挖坏的土豆只会更多。
所以朱由检跟老农聊了几句之后,问了一下哪里有南瓜,哪里有红薯,他准备去看一看。
老农都一一告诉朱由检之后。
接着朱由检就告辞了……
……
接着朱慈烺他们再次启程。
在城外四处转了一圈。
到处去查看这些粮食作物的产量究竟如何?
顺便视察一下修建不久的水利工程。
而朱由检也见到了玉米,红薯和南瓜。
看了一圈下来,发现那些东西的产量都非常高。
传言并没有一丝的夸大。
朱由检不禁感叹道:“这些粮食作物真是好东西啊!要是早点有这样的高产粮食作物,大明何至于流民遍地呢?”
“呵呵!”朱慈烺冷笑一声说道:“万历年间就已经有土豆了,只是被当成了观赏花卉,而不是粮食作物。
徐光启你还有没有印象?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里面就有这个东西,并且他还曾经推广种植过,但是没人重视啊!”
朱慈烺这明显是在讥讽朱由检。
偏偏朱由检还没有办法反驳。
朱慈烺接着说道:“玉米同样也早已传入大明,嘉靖三十四年成书的《巩县志》,称其为‘玉麦’,其后嘉靖三十九年《平凉府志》称作‘番麦’和‘西天麦’等等。
红薯同样也是万历年间就有了,至于南瓜的话,成书于天启年间的本草纲目,其中就有着关于南瓜的记载,其中记录了南瓜和南瓜藤的药用价值。”
朱慈烺说到这里故意停顿住了。
似笑非笑地看了朱由检一眼。
朱由检被看得老脸一红,实在是太尴尬了!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559174/114815461.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559174/114815461.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