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方孝孺就被斩首于午门之外,百官观刑。
绝大多数人被吓得不轻,只有极少数人面不改色,甚至也有人一脸的愤怒,暗自怒骂朱棣暴君的。
但是,所有人,没有一个敢跳出来反对的。
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朱棣从北打到南,全天下所有人看在眼里,都知道眼下大明第一能打仗的将军就是朱棣本人,军威赫赫;第二个是眼前的方孝孺被杀,足见朱棣是个杀胚,管你有多大名气,触怒了他的下场就是死,堪称第二个朱元璋。
如此情况下,他们很明白,只要他们敢跳出来,下场就是死!
也不是没人想着集体抗争一下,但眼看着朱棣是朱元璋第二,他们也是不敢。
因为当年朱元璋杀人从来不管人数,管你多少人,只要被牵连到了,通通处决。在这种情况下,朝堂依然能够运转。
除了朱元璋本身的巨大威望,也在于全天下想要当官的读书人简直不要太多。朱元璋这边杀人盈野,动辄数万人,另一边广开恩科,一茬又一茬的读书人被恩科笼络进朝堂当官。
他们现在集体跳出来了,朱棣一狠心把他们杀光了,然后那边开恩科招人当官,那他们不白死了吗?
所以,为了家族,为了自己,忍吧。
反正朱家的人,谁当皇帝都一样,朱棣有能力走到现在,那就让他当好了,好歹也是朱元璋的嫡子。
观刑之后不久,不等他们回去,朱棣那边又下达了命令,叫他们去金銮殿议事。
建文朝的文武百官们胆战心惊,跟随朱棣一路打过来的将军们以及从北平赶来的文臣们则个个喜笑颜开。
毫无疑问,靖难的项目成功了,现在到了排排坐分果果的地步。
群臣赶到之时,金銮殿内的一人让他们瞪大了眼睛,竟然是解缙!
所有人很快就看明白了,难怪方孝孺被斩杀了,原来解缙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叛变投诚了,主动给朱棣写即位诏书呢。
方孝孺是大儒,读书人的种子,解缙虽然差了点,在学术思想方面弱于方孝孺,但人家是名满天下的大才子、大文学家,在读书人中间同样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此时的金銮殿,是朱棣的主场。
文武百官到齐之后,朱棣立即将解缙写的即位诏书让人宣读出来,然后询问他们的意见。
建文朝还在的文武官员都懵了,这么直接的吗?
不少人心下暗骂朱棣急不可待,沐猴而冠。
自古登基称帝,哪个不是要三请三让?走一套流程?
现在朱棣流程都不走了,直接把即位诏书都宣布了,就差直接说我现在要登基称帝,你们有什么意见没?没有的话那我就不客气了。
这像什么话?
但他们的意见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在很多人还未反应过来时,朱棣的三个好大儿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然后靖难功臣姚广孝、丘福、朱能、李远、王聪、张辅等人,还有开了城门的李景隆、谷王朱惠等人,已经跪倒在地,三呼万岁,然后高呼:“请燕王即皇帝位!”
山呼海啸的声音,震动了金銮殿,也让还未反应过来的人纷纷跪倒在地,跟随着山呼万岁,高喊:“请燕王即皇帝位!”
“哈哈……”
站在皇座之前的朱棣一阵大笑,然后却一言不发,转身拂袖离去了。
所有人先是一怔,然后明白了过来,这还得三请三让啊。
这套流程,他们熟啊。
于是,连续三天,群臣连请了三次,请燕王登基。
终于,在公元1402年6月17日,也是建文四年的6月17日,朱棣穿着帝服,和身穿皇后服的徐皇后,携带者一众家眷、文武百官先是拜谒了孝陵,然后回到奉天殿即皇帝位。
当天,即位诏书再次宣读了一遍,然后朱棣发布了他登基之后的诏书,连续发了好几封。
一封是革除建文年号,改当年为洪武三十五年,并取年号永乐,册封徐王妃为徐皇后,同时废除所有建文时期更改的成法,这个时期遭到贬黜的官员全部官复原职;
一封是大封功臣和大杀奸臣的诏书,同时大赦天下,可谓是赏罚并举;
一封是安抚诸王的诏书,特别提到了朱允熥和他的两个还在世的兄弟,王号和待遇照旧,但没有了护卫,三代不允许参加科举考试也不允许当官,只允许经商或者种地,并且终生只能待在京城;
一封是设立内阁;
一封是废除匠户制度,并要文武百官上书有关施政举措的建议,包括废除海禁、扫灭北元、边疆管控……等等问题。
可以说,朱棣这一次的动作非常的大。
趁着登基之时的巨大影响力,他要把他历史上那些得到了历史正面评价的举措、被历史批评了的举措,尽可能的推行下去、改变过来。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551016/112327778.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551016/112327778.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