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宁赶紧拉住了大爷,一个劲儿的追问,他们村里六年前有没有人卖过地?
他这一打听,周围的人也都围过来了,他们是一个村子的,大都姓赵。
今天是特意结伴到赤城镇赶集的,把家里当季的农产品卖掉,换一些生活必需品回去。
本来他们是很少到赤城镇的,因为离得比较远,一般附近的小镇子就把这些事给办了。
但是今年雨水大,大西沟附近的小镇都被水冲了,他们才不得不走远路到赤城镇来,结果别人还好,就赵三爷碰上了欺行霸市的。
现在听说救了三爷的小哥,问他们村里的事儿,就围过来了。
在村里卖地可是大事,一听付宁这么问,所有人都摇头,没听说谁家卖地了,还卖给了不在村里住的外地人。
这个时候卖地是有讲究的,得先问同村的亲戚、同族的人,然后是同村的人,极少有卖给外村的,更别说外地了。
一听这个,付宁非常失望,好不容易遇见个符合条件的地方,结果人家都没卖过地。
他们里面那个推着小车的汉子叫赵三虎,是个卖豆腐的,他看着付宁他们两个说:“这个买地、卖地的事儿得上衙门去查吧,应该过户得有底子的。”
木头摇了摇头,他刚才去牙行问过了,福宁他爸爸留下的那一张是民契,写得规不规范倒在其次,首先它就没通过衙门备案、过户,所以查不到。
听他这么一说,大家都跟着叹气,那就没办法了,又问付宁出让人叫什么名字,他们回去都帮着打听打听。
不过他们都对付宁家为什么买了一块离家这么远的地,还这么多年没来看过,非常好奇。
付宁可没说是他爹买的,他嫌丢人,只说是他们东家当年心血来潮买的,离得远也不好找就没在意,现在日子过得紧巴了,才想起来了。
他又把地契上写的内容复述了一遍,什么有地十二亩,紧靠青山,面临流水什么的,还有出让人的名字写的是赵大、赵二。
他说一条,赵家人摇一下脑袋,表示自己村里没有,就说这十二亩地,那得多大一片呐?
村里大部分人家有两三亩地的就叫日子好过啦!
这个时候,赵三爷回来了,他的玉米是青货,想要吃鲜的人都愿意买,要不是那几个捣乱的,他早就卖完了。
本来他也不想把还能再长长的玉米掰下来卖,谁让今年雨大,把他的玉米地冲倒了一片,这才掰下来卖鲜货的。
他正好听见付宁最后说的那几句,在大家都摇着脑袋说“没有”的时候,他捻着胡子沉默不语。
等到大家都不说话了,他一拍大腿,“有啊!咱们那边还真有这么个事儿!”
他这一说,都没轮上付宁激动,同村的人先炸锅了。
“怎么可能?!十二亩地啊!”
“咱们村叫赵大的就仨,一个没了,那两个都六十了,根本都不出村。”
……
群体讨论用的方言,声音又杂,付宁耳朵里都是嗡嗡的。
赵三爷用自己的烟袋锅子磕了磕三虎的小车,让大家听他说,“你们是不是忘了,村子外面还有一家姓赵的!”
他这么一说,好几个人脸上都是恍然大悟的表情,是啊?怎么把他们忘了?!
赵三爷跟付宁说,在他们村子外面,顺着大西沟一直到底的半山腰上,原来有一户姓赵的人家。
村里人叫他们赵歪嘴家,是有一年逃荒来的,没地方落脚,就住到了半山腰的山神庙里。
这家有两个儿子,都不是什么正经人,平时不勤快不说,手里还不干净,村里人也不待见他们。
大概八年前,赵歪嘴得了场重病没挺过来,这两个儿子把爹一埋,就出门了,说是要闯荡闯荡。
好几年没回来,听说是在宣化府的街面上混事儿,后来好像还顶上了什么差事,出了好远的公差。
大概五年前,两个人回来了一趟,都是骑着骡子,穿着好衣裳,说是找到了差事,还把家里的地卖给了贵人,来接媳妇儿去宣化府享福。
赵三爷这么一说,好几个人跟着附和起来了。
“对、对、对,有这个事儿,我当时还问他们呢,你们家就没有地,卖的哪儿啊?他们也不搭话。”
“可不是,十二亩地,那山神庙在的那个半面坡,可不就差不多那么大嘛!”
“那可是秃顶子山,草都长不高,能干嘛啊?”
听着这你一嘴我一嘴的议论,付宁觉得应该找对地方了,这才符合福宁他爹的行事风格,不靠谱!
“那后来怎么着了?他们说没说卖给谁了?”
赵三爷一晃悠脑袋,“没说!那两个王八蛋,回去把自己媳妇儿接走了,可把自己瞎了眼的娘给扔下了!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546595/110637908.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546595/110637908.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