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真英雄
只见那王荀把身上的儒服一脱,跳出亭外,一句废话也没有,只说了一个字“请”。
朱存本来是想在王荀离开江州之前来琵琶亭羞辱他一番,然后再得意洋洋地回书院宣扬,把王荀的脸面再一次踩在地上,哪知却因为几瓶酒,由原计划的文斗变成了武斗。但正所谓输人不输阵,自己被王荀再三出言讽刺,不出手教训教训他,无论如何也咽不下这口气。况且两人在书院也数次交手,自己都没尽全力也打成了平手,这一次正好趁此机会狠狠地教训他一下。
当下,朱存脱下毛皮大衣,摘下长剑,丢在一旁,跳出亭子,更不搭话,一脚便向王荀横踢过去。简单直接,力道浑厚,气势迫人。
古代的武功与后世的武术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古代武功是用来打斗、自卫的攻击或防身的技能,讲究的是力道与速度,最好是一招制敌,追求的是简单、实用的实战性。后世的武术则是一种类似于广播体操式的表演。甚至连体操也不如,人家体操摆明是表演用的,而武术却不文不武,说体操也不太合适,说打斗比赛更不合适,虽说是“武”,却追求的是套路,招式标准,花样好看,所以应称之为“武术体操”。
武功发展到后世,已完全变了样。1954年香港两位门派宗师因互不对眼,相约澳门比武(是真的比打斗,不是比表演花式),一位是太极宗师吴公仪,民国原山东省武术总教练;一位是陈克夫,白鹤门宗师高手,号称从北到南未逢敌手。结果怎么样?(有兴趣的话可以找当年的视频看一看)。真是大跌眼镜,所谓的招式,所谓的四两拨千斤,都在台上消失无踪,只见有互砸互捶,插脸抓耳,脚乱踢,手乱挥,哪还有武功的样子!与街头巷尾的混混打架没任何区别,最后以陈克夫鼻子被打流血而告终。而裁判更操蛋,判了个没输没赢,皆大欢喜。
二十一世纪也有电视台搞了了“武林大会”,那些所谓的门派高手上台比赛,那也是一个个丢人现眼,比混混打架还不如。
可见自民国以后,这武功的发展路子也走了岔路,失去了“驱除鞑虏、保家卫国”的作用,成为了表演或者是某些人骗钱的把戏。偏偏国人还不清醒,还进行着不切实际的大讨论,寻找所谓的民间高手,于是“耗子尾汁”马大师、隔空取物的王大师等人就跳了出来,贻笑大方了。
后来有一位姓徐的业余散打人员,终究是看不下去了,公开向武林人士挑战,用一例例的真实的打斗与征服,让整个所谓的武林界在他这个业余散打人下瑟瑟发抖,把武术的最后一块遮羞布也扯了下来。这才让人们从意淫中稍稍清醒了一点点。
后世网络上也有很多人说是法律规定不准私斗、互斗造成的,赵朗觉得这是胡扯。君不见跆拳道、泰拳、柔道,那些国家也不准私斗、互斗呀?为何这些都在全世界打出了名堂,而武术却还沉浸在自我催眠的臆念之中?为何不参考一下拳击比赛,或是跆拳道、泰拳、柔道,戴上护具,上台对抗,在保障安全之下,发挥最厉害的招式,打出武术的血性与强悍?
处在这北宋后期的乱世中,赵朗见到这时期的武功,看到武功的力度与速度,又一次不由得为后世的武术大为惋惜,他真想对后世练武术的人大声说一句:路子错了,要对打,要竞技!
只见王荀侧身避过那一脚,欺身上前,一拳打出,拳风霍霍,直取朱存心口,后世人称“黑虎掏心”。朱存反应也很迅速,左手格挡,右肘撞出,招招实用,直击对手要害。王荀双掌一叠,挡住朱存的一肘,向后退了两步,卸了朱存的一肘之力。
两人在书院已交手数次,对对方的身手都有所了解,你来我往的打斗在一起,双方的友人紧张地站在场外,鼓劲喝彩之声此起彼伏。一时之间,这宁静的雪中琵琶亭竟也喧闹起来。
赵朗自从完成七次yz元素细胞洗涤,没人可威胁他的生命后,他那探险的性子又骚动了起来,对宋朝的事物已习惯用旁人的眼光来看待。此时也是如此,他站在亭中,品着手中的神仙醉,观赏着亭外那纷纷而下的雪花,看着两人亭外的打斗,偶尔还扫一眼江上的景色,竟觉得此时生动有趣,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江湖打斗,配上雪中美景和手中美酒,竟有了一种享受之感,只可惜没有动听的音乐,若是加上一曲《笑傲江湖》的古琴乐,那就完美了。
正遐想中,那两人胜负已分。只见王荀瞅准时机,在朱存一脚扫来的一刹那,一拳击在朱存的膝盖侧,朱存整条腿都麻了,一个踉跄失去平衡。王荀更不留手,一脚踢出,把朱存踢飞一丈多,摔倒在亭子边上,雪水与泥土沾了满身,要多狼狈就有多狼狈。
王荀双手叉腰,仰头哈哈大笑,道:“朱存,看你那鸟样,还想与我打斗,哈哈哈……”身后几人也大声喝彩。
那天朱存是极好脸面之人,他从书院赶来,目的也是要打王荀的脸,现在打脸不成反被弄得这般狼狈,又听到周围几人的哄笑,愤怒之火腾地涌上心头,猛看到放在亭边上的长剑,伸手抽出,顺势便往王荀斩去。
两人是同窗,以前无论怎样争斗也只是拳脚相向,从来没有动过刀剑,朱存冷不防地来这一剑,在场的所有人都预料不到。王荀正仰头大笑,见剑光一闪,已至面门,躲闪不及之下,下意识地举手格挡。眼看着王荀的左手便要被斩断,突听到“当”的一声,长剑被一个酒杯击中剑柄,长剑脱手,被震飞一丈远。
王荀回过神来,悖然大怒,几个箭步冲进琵琶亭,解开行李,抽出一柄朴刀,口中大骂:“朱存,你这卑鄙无耻、腌臜的贼鸟,竟敢用剑斩我?看我不砍死你。”举起朴刀便要扑过去,旁边几位友人忙拉住他,其中一人还死死地抱住他的腰,不让他冲过去砍杀。
那朱存捡起地上的长剑,也叫嚣道:“来呀,王荀,俺还快手你不成?就算是你那老子王禀在此,俺也照样砍你。”随来的人忙把他拉住,口角之争或是拳脚之争都还可控,要是动了刀剑,那就闹大了。几人拉住朱存,口中一边说着一些劝解之言,一边拉着朱存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
王禀!赵朗这才知道这王荀是谁,王禀的长子。王禀是谁?领二万军民,坚守太原,阻挡六万金兵二百五十六天之久,把金国的战神完颜宗翰死死地钉在了太原城下。外缺援兵,内缺粮草,北宋皇帝投降后,王禀为守民族大义,拒绝跟皇帝投降,继续死守太原。兵尽粮绝,守军饥饿得拿不住兵器而被破城,王禀身中数十枪犹率疲兵巷战,至死不降,后拖重伤之躯与长子王荀投河而死,堪称忠烈,当之无愧为抗金第一英雄。
说实话,另一时空的赵朗对岳飞这种悲情式的抗金英雄虽是敬重,却有点怒其不争。看着就要胜利了,却被皇帝赵构十二道金牌召回,要知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啊。被安上“莫须有”的罪名后,要砍头了,却不反抗,不挣扎,守着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信条,为了邀一个好名声,就顺从地死了。死得确实冤枉,死得确是憋屈……
王禀却是不同,死守太原,逼得金兵不敢绕道南下,以几千兵力和一万多百姓,硬扛金兵西方面军九个多月,何其壮也。金兵围攻汴京,宋钦宗投降,宋徽宗被俘,投降后的皇帝派出大臣到太原,下旨要求王禀等人投降金人,王禀站在民族大义上拒不奉旨,并大骂来使路允迪道:“我等宁死不做金人。国君应保国爱民,朝廷竟如此弃子民于不顾,何颜见天下臣民。你路大夫欲作金人走狗耶?”路允迪羞愧满脸而退。
王禀、王荀方可谓大丈夫,真英雄也!
可惜后世历朝历代的君王,或是掌握舆论的士大夫阶层、文人,为了君王脸面,为了朝廷统治,大力宣扬的肯定是听话的,就算是冤枉至死也要服务君王的文人武将。于是岳飞便得到了千古传颂的待遇,而王禀却因抗旨不降,坏了君王的脸面,之后的历代文人都对其敬而远之,使王禀的努力与牺牲渐渐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真是可悲!
王荀上前几步,向赵朗长揖施礼道:“多谢赵兄救命之恩。”
赵朗看着这位民族英雄、十年后坚守太原的先锋大将,不敢托大,拱手还礼道:“举手之劳,区区小事,不必多礼。”
另外几人这才知道刚才原来是赵朗出手相救。
王荀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546209/110518574.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546209/110518574.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