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族,也即士族,也是众所熟悉的贵族。
东汉时期,豪强崛起,这些豪强形成所谓的“士族”。
士族随着长年累月的发展,逐步从政治,经济获得特权。
尤其到了东汉末年时期,门第已经成为当时做官的先决条件。
再至魏晋时期,出现了九品中正制,进一步从朝廷层面认可士族拥有的特权。
其中最特殊的便是可以世袭。
由此,门阀制度形成。
在门阀观念之下,并不是说,成为地主就厉害了,姓氏才是重中之重。
姓氏如果不在门阀士族之列,就只能被称作寒门、庶族。
众所周知东汉末年的袁绍,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袁家四世三公,累世公卿,厉害的可能不是他,而是他的姓氏,以及他的祖宗们。
所以,士族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是庶族、寒门能够比拟的。
唐代前,门阀士族根深蒂固,而且少有庶族跻身其中的。
因为在门阀制度下,士族不与庶族通婚。
隋朝时期,九品中正制被隋文帝废除,科举制应运而生,由此士族门阀世袭做官,以及世代控制地方权力的特权被取消了。
虽然士族的力量衰退了,但是士族底蕴深厚,他们仍然享有很高的声望和地位。
尤其是婚配,士族牢牢把握着主动权,一句“愿娶五姓女”,便让不知多少在朝为官者,和读书人趋之若鹜。
在朝为官的人中,不乏妻子是五姓七望且自己身居高位者,房玄龄便是之一。
听到李世民说程俊上奏请求修订《氏族志》,房玄龄感觉心都跳慢了一拍,不敢置信的望着他。
不只是他,其他紫袍大臣也是一脸愕然,随即同时看向了程咬金,你儿子干这种事情,你这个当爹的应该知道吧。
程咬金昂首挺胸,神色淡然。
只是众人都看到从他额头上不停滑落下的豆大汗珠,显然他的内心,远远不如表面这般平静。
这时,一名身穿红袍正四品的老年大臣走到了殿门口,拱手说道:
“陛下,臣不太明白,程俊为何要上奏请修《氏族志》?”
李世民看了他一眼,一眼认出对方是黄门侍郎崔民干,博陵崔氏出身,也是士族。
修订与不修订《氏族志》,和博陵崔氏的利益息息相关,崔民干站出来询问,合情合理。
李世民看了一眼程俊,见他站在大殿中间一声不吭,便直接说道:
“程俊在奏本中说,过去的士族,到了如今,是世代衰微,全无冠盖,皆靠以婚姻得财,如此士族,不该被天下人如此看重。”
崔民干脸色一变。
这句话,简直把士族贬低到一文不值的地步。
李世民将他的脸色尽收眼底,继续说道:
“程俊还上奏说,以往士族,只以郡姓区分门第等级,至于划分门第等级的标准,丝毫不考虑过去有没有做过官,只要修订了《氏族志》,便可打破这一现象,以后的士族,只会看官爵高下。”
李世民越想越是通透,也越是欣喜,一旦以官爵评定士族等级,那么,皇家必然是第一等!
因为无论是官职也好,爵位也罢,都是皇家赐予的,也必然天下以皇家为尊。
这无疑是抬高了皇家的名望!
同时还抬高了朝廷命官的名望。
受损的只有那些豪门望族。
真是好办法啊李世民越想越觉得舒爽。
他早就看不惯那些豪门望族出身的人了,一个个眼高于顶,丝毫不把皇家放在眼里。
李世民曾经有一次微服私访,见到一个同样姓李的。
对方一开口,便说他的姓氏不是李唐的李,而是赵郡的李,听得李世民不爽了很久。
一旦真的如程俊设想的修订了《氏族志》,那么,巡察河北道便成了一件小事。
甚至可以说,不用御史去巡察河北道,只要同意程俊的奏本,便可直接抬高皇家的声望。
此时,有人欢喜有人忧,崔民干听了脸色大变。
怎么也没想到,这所谓的修订《氏族志》,竟然有如此玄机。
一旦陛下同意修订《氏族志》,没落的门阀士族要泯然于众,五姓七望的利益也会受损。
这绝对是他不能接受的结果,崔民干神色一肃,说道:
“陛下,臣认为修订《氏族志》之举,极为不妥!”
李世民早已预料到他会反驳,转头看向程俊,说道:“程爱卿,有人说你请修《氏族志》之本不妥,你怎么看?”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546082/110464074.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546082/110464074.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