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风云之天启大帝 > 第12章 文化现状,编书着作
    刘若愚字时敏,出生于万历12年,正是年富力强。

    刘若愚16岁时,做了个怪异的梦,继而挥刀自宫。17岁入宫跟随司礼监掌印陈矩,陈矩死后跟随王安。

    受陈矩的影响,刘若愚为人正直,好学有文,所着的《酌中志》一书,是唯一一本流传到现代的宦官着作。

    王承恩出生于万历26年,北直隶顺德府邢台县人。自幼家境贫寒,10岁进宫后,隶属曹化淳名下。朱由检一出生,就开始侍候朱由检,深得朱由检信任。甲申之变时,与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

    五年前,朱由校不动声色的将曹化淳、刘若愚、王承恩陆续要到了身边。朱由校肯定不会轻信史书的评价,《明史》都是满清写的,真真假假说不清楚。

    这个时代的所有人,朱由校都要重新考察。经过几年的考察,曹化淳、刘若愚、王承恩三人忠心有能力,深得朱由校信任。

    曹化淳、刘若愚、王承恩到来后,负责教授朱由校读书练字。王春夏、王秋冬到来后,迅速成为朱由校的伴读兼贴身丫鬟。

    在朱由校的刻意安排下,朱由校的书房成了一座藏书阁,经史子集、诸子百家、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野史杂谈、农桑杂学、奇技淫巧,包罗万象。

    几年来,朱由校宅在慈庆宫,潜心读书练字,慢慢成长,对外塑造出一个对天文地理、奇技淫巧特别有兴趣的懦弱书呆子形象。

    曹化淳几人对朱由校的学习天赋佩服得五体投地,惊为天人。一个20世纪末的高中毕业生,虽然是混毕业的,但学这些完全是小儿科。

    经过几年的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四书五经、经史子集、诸子百家等经典着作,朱由校读了好几遍,历史上将不再有文盲天子的名号。

    朱由校对这个时代的文化教育水平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所有书籍采用繁体字,没有通用的标点符号,也不分段,从左至右竖向书写。而且数字全部采用汉字,没有阿拉伯数字,严重影响阅读应用。

    朱由校带领曹化淳、刘若愚、王承恩用了几年时间,编制了《常用汉字简化字典》《白话文书写指南》《阿拉伯数字使用指南》几本书籍。

    中华汉字数量近10万,其中多数为异体字和罕用字。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汉字有2500个,次常用的汉字有1000个。

    汉字从甲骨文、金文、篆书变为隶书、楷书,其总趋势是从繁到简。而简体字正是楷书的简化。隋唐时代简化字逐渐增多,在民间相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

    宋代以后,随着印刷术的发明,扩大了简体字的流行范围,数量大大增多。1956年,汉字简化方案正式公布实施。

    《常用汉字简化字典》收录常用的汉字和次常用的汉字约4000个。仅标注拼音,暂不标注汉字的字义解释,按照拼音首字母进行排序,繁体字、简体字对照书写。这样工作量就大大减少。

    以后时机成熟,再组织团队编着汉字简化完全版本的《中华字典》。有了《中华字典》,就没有康熙什么事了。

    汉语拼音是字母和拼法拼成的普通话语音音节,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1958年公布实施。

    汉民族共同语古已有之。雅言是中国最早的通用语言。夏商周时期,洛阳成为整个“汉语文化圈”的核心区域,“洛阳音”成为天下正统,称为洛阳雅言。

    从汉朝起,凡洛阳作为首都或陪都的朝代,洛阳城内太学的“读书音”,成为士族阶层的标准音。中华5000年文明史,4000多年里中国人都说洛阳读书音。洛阳读书音仍保留在京剧“韵白”和客家方言中。

    西晋承袭汉代以洛音为国语。东晋迁都南京,洛音与吴语结合形成金陵雅音。隋唐时期,以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正音。宋朝时期,以洛音作为标准语音。

    元朝统治者法定蒙古语为国语。明朝建立后废除蒙古胡语,《洪武正韵》规范了汉语标准,以中原雅音为正音。官话以金陵雅音为基础,南京官话成为官方语言。

    金陵雅音以古中原雅言正统嫡传的身份被确立为中国汉语的标准音。朱棣迁都北京,以南京官话为主要基础影响北京语音,北京官话初步形成。

    满清早期,南京官话仍为官方主流标准语。雍正时期,推广北京官话。满清中后期,北京官话逐渐取代南京官话。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以“北京话”为标准音的普通话推广,洛阳读书音、金陵雅音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常用汉字简化字典》以洛阳读书音为基础,结合金陵雅音、北京官话的读音,使用拼音标注,确立汉语标准读音,命名为普通话。

    中国是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提高全国人民科学文化水平,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举措之一。

    明朝时无通用的标点符号,大多数书籍没有标点,称为白文。由于旧式标点不完备,古书读起来很困难。在读古书时,如何断句成为一种特殊的技术。

    五四运动后,标点符号逐渐推广应用。标点符号的使用,对中国的白话文推广使用起了很大的作用。

    阿拉伯数字最初由古印度人发明,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之后再经欧洲人将其现代化。人们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所以称其为阿拉伯数字。

    明末清初,中国学者开始大量翻译西方的数学着作,但是书中的阿拉伯数字都被翻译为汉字数字。直到1875年,阿拉伯数字才开始使用。

    《白话文书写指南》《阿拉伯数字使用指南》,采用简体字白话文,从左至右横向格式排版。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545942/110425242.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545942/110425242.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