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沉默了一会儿,杨大知县又长长的舒了口气,望着朱标说道:“殿下可知,微臣为何在洪武元年秋收之后就开始折腾文庙的学校,又为何要让各社百姓在盖房子的时候一定要预留出社学的位置?”

    朱标微微点头,“姐夫是想多培养一些读书人,心向大明的读书人。”

    杨大知县笑道:“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读书能够使人开智、明理,能让人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会人云亦云,不用再像以前一样,官老爷或者乡绅、读书人说什么就信什么。”

    “最重要的是,有了足够多读书识字的百姓,官府乃至于朝廷才不会缺少可用的人手,那时候殿下就算是把一千多个州县的官老爷们全换一遍也没关系。”

    “至于现在……”

    杨大知县摇了摇头,叹道:“像吴彦虎和陈墨他们这样儿被逼出来做官的读书人,殿下觉得他们真的能从心底里为百姓考虑么?”

    考虑个锤子!

    身为大明朝的开国太子,朱标从小就在朱重八的身边耳濡目染,像一开始满心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李善长和刘伯温,像进入中书省前后的变化大到像两个人的杨宪,像是书生意气十足、满腔热血但是又稍带着些鲁莽的王琼,可以说是形形色色的官老爷和读书人都见识过。

    像李善长和刘伯温、胡惟庸他们这样儿的读书人也还好一些,起码在没有触及到他们自身的利益之前还能替百姓考虑,像王琼这样儿的读书人因为满脑子都是致君尧舜的想法,被自身的道德观念所约束,一般也不会出现什么残酷害民的情况。

    但是像吴彦虎和陈墨他们这种被迫出来当官的读书人可就不一样了。

    别看这些被迫出来做官的读书人拿着大明的俸禄,可是这些人心里的皇帝却是已经远遁漠北的铁锅,他们心里认可的百姓也是胡元时期的一、二等人,可不是大明朝这千千万万的泥腿子们。

    想到这儿,朱标也忍不住叹息一声道:“可是姐夫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就是后来的那些读书人,终究还是现在这些读书人教导出来的,烂树又怎么能结出好果子?”

    杨大知县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殿下想的岔了,因为有些读书人确实是烂透了,但是总有那么一些没烂或者还没有彻底烂透的。”

    “而一个孩子的道德观念、人生观念,除了一少部分来自于教书先生们的教导以外,更多的还是受其父母亲族的影响——现在这些百姓都是经历过胡元时期的,他们知道什么样儿的日子是好的,也知道什么样儿的日子是不好的。”

&nb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544884/110743647.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544884/110743647.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