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齐雍轻抚着头发,烛光下,她长乌亮,透着柔润的鸦青光色:“太后党利用东南沿海的防务,搅乱了海上贸易,织造局少了海外商人的订单,只能减少织绸总量织造三局有大量多余的税丝。”

    沈昭嬑骇然地瞪大眼睛。

    她记得先帝时,因国库空虚,当时的内阁大臣们为了填补亏空,在江宁、浙江、苏州一带实施了一个名为“改稻种桑”的国策,这项国策后来演变成了“官逼民改”。

    起因是地方官员和商人,从这一项国策中嗅到了莫大的商机,借着朝廷的势,逼迫百姓贱卖良田,恰逢端午汛,新安江决口,一场巨大的灾难席卷了整个了浙江,地方官商勾结,做起了以田换粮,兼并土地的勾当最后引发朝局动荡。

    当时的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徐信安,借机斗倒了内阁首辅严宗周,继任首辅。

    经此一事,“改稻种桑”的种种弊端和不足也摆到了台面上。

    首先要面临的问题是,南方本就是粮产重地,如果改稻为桑,百姓都去改种桑树,去养蚕,这些人粮食从何而来?

    他们没有自己的粮食,所有的口粮,就要从商人手中购买,地方商人若是哄抬粮价,结果会怎样?

    朝廷粮产不足,能支撑这么庞大的粮食消耗吗?

    没有强大的农业支撑,商业的发展只会演变成一场彻底的压迫和剥削。

    后经内阁议定,废除了改稻为桑这一项国策,改为百姓自愿整改,愿意改稻种桑的人家免除一些劳役,和一些杂税。

    当时,有不少百姓将家里的田地一半种桑,一半种粮,这样可以免除一些劳役及一些杂税,赋税的负担大大减轻,后来江南一带家家户户种桑养蚕。

    便是家里土地不足的人家,也会在房前屋后山里种植桑树,养一些蚕,贴补家用。

    这一项举措在当时看不出成效。

    但是三五年过后,大周朝的织绸产量就开始逐年上升,达到了丝与粮并重的盛况,全盛时期,全国每年织绸数量能达到百万匹

    每年都收到海外大批的织绸订单,解决了国库亏空的问题,但却没有真正解决国库空虚的问题。

    原因还在于先帝荒废朝政,沉术丹术,修建道场,大兴土木朝廷开支无度,官府贪墨横行,加之那时,河西与辽河套一带战事频发,朝野内外积弊成患。

    当今皇上登基之后,显国公府把持了东南沿海的防务,浙江都司抗倭不力,海上倭寇横行,海上丝绸贸易逐年降低。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543694/109507752.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543694/109507752.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