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许宁却有不同的想法:“没必要等那么久,我回盛京后就可以立即开始工作。”
“过去我们的注意力主要放在飞机本身,但这次我想换个角度,以航空发动机为核心来设计整个系统。”
他说:“即便为611所做项目,我也打算先去盛京了解最新的航发进展,毕竟涡喷14和涡扇10的研发都是由606所和410厂负责的。”
听到涡扇10,杜亦熵摘下眼镜,用麂皮仔细擦拭后重新戴上:“你觉得以目前十号工程的进度,涡扇10能在首飞前准备好吗?”
被称为“太行”的涡扇10立项时间与涡喷14相差不远。
但考虑到当前的技术水平,即便是推重比相对较低的涡喷发动机研发也充满挑战,更不用说预计推重比更高的大推力涡扇发动机了。
涡扇10的进展几乎停滞不前。
许宁能够迅速改进涡喷14,不仅因为有系统的支持,还因为它本身有一定的完成度,只需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
此外,涡喷14对材料和制造的要求较低,即使410厂效率不高,也能按照图纸生产。
但对于涡扇10而言,情况完全不同,尤其是在原定的时间框架内完成研制,难度极大。
按历史进程,歼10战斗机预计在1998年3月首飞。
1996年冬,装配了al-31fn发动机的首架原型机即将完成。
即便有再多的期待,许宁也知道,在短短14个月内从零开始打造一款全新的第三代大推力发动机是不可能的任务。
太行发动机项目启动时,基础研究不足,匆忙上马,使得许多前期工作尚未就绪。
面对这一现实,许宁冷静地评估道:“我听说十号工程进展顺利,但涡扇10必须从头做起,想要赶上首飞几乎不可能。”
不过,他随即提出了一个折衷方案:
“我们可以像歼8c那样,以不完全状态先进行首飞,之后再换装国产动力并调整进气道设计,这样或许能赶上定型的时间节点。”
虽然al-31fn的性能达标,但毕竟是俄易斯的设计,无法根据具体需求定制细节,这在发动机与飞机匹配方面留下了一些遗憾。
杜亦熵对这个回答感到意外,尤其是关于让涡扇10追赶歼10设计定型的想法,他追问具体的计划。
许宁沉思片刻后说道:“目前我们的航空发动机技术还达不到大推力涡扇的要求,所以回盛京后,我的重点会放在改进涡喷14上。
此外,我们将在生产过程中积累经验,并提升我对航空动力的理解,为太行项目做准备。”
“完成歼7f的发动机匹配后,我会参与十号工程的首飞准备工作。
同时,我也构思了一套主动的发动机喘振预测和抑制系统,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测试其可行性。”
杜亦熵听后松了一口气,他看到的是一个对自己和国家航空工业水平保持清醒认识的学生。
最终双方同意按照许宁的计划推进,而611所也迅速将此计划上报审批,尽管是年末忙碌之时,该项目却一路绿灯,快速通过。
当许宁再次返回盛京时,一名曾参与歼7f设计的611所工程师已随行加入。
许宁在完成八三工程试飞基地的最后几项任务后,直接前往了606研究所,这里负责涡喷14发动机的性能调整。
对于歼7f这款更轻、更小且采用单发设计的战斗机来说,它需要的是一个稳定可靠、寿命长的动力系统,而不是单纯的高推力。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606所研发出了涡喷14b型号。
新版本通过降低涡轮前温度,虽然牺牲了一点推力,但显著降低了故障率,并将首次翻修周期从150小时延长到了250小时。
同时,配套发电机的功率也从小幅提升到了20千瓦,以支持kjl7雷达和其他子系统的电力需求。
原来的歼8c发动机则被命名为涡喷14a。
改进工作进行得相当顺利,即便总设计师阎伟忠已经转向了其他项目,昆仑发动机团队依然凭借许宁先前留下的宝贵经验完成了这次升级。
当许宁检查涡喷14b的设计时,他感到十分满意,认为这次微调是一次不小的胜利。
不久后,他就得知410厂已经开始生产涡喷14b的原型机,如果一切顺利,年后就会送往蓉城进行装机测试。
这类小幅改动通常不需要全面的地面和空中平台测试,特别是像涡喷14b这种性能略有下降的子型号。
然而,两天后的早晨,副总设计师刘丹带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410厂正在测试的涡喷14b样机出现了故障。
&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539494/114213562.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539494/114213562.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