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产业,向来是一个市场狭窄、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才能维持下去的领域。
即便像漂亮国这样全球最大的军火出口国,在2020年代每年的武器销售总额也仅在五六百亿美元左右,主要还是依赖本国军队的需求。
历史上,从工业革命到冷战初期,军工技术始终处于科技发展的前沿。
然而,随着科技进步和技术难度增加,要实现突破所需的资金、人才和组织能力也随之剧增。
有限的国防预算使得单纯依靠军工行业的规模难以支撑这样的巨额投入。
因此,许多科技创新开始转向民用领域,特别是在航空、半导体及信息技术等新兴行业中表现尤为明显。
以漂亮国为例,当其几乎完全失去了民用造船业之后,即使持续投入巨资,建造军舰的能力依然大幅下降。
这让许宁想起了之前赵志德介绍给他的一个小项目——研发轴流风扇。
这虽是小事一桩,却揭示了一个重要的方向:
未来的趋势将是军用与民用技术之间的融合与发展,而不是简单地将军事生产能力转向竞争激烈的民用市场。
在112厂里,许宁并未停留太久。整个总装车间只有5架飞机停靠,零件生产线也未启动,可供观察的内容实在有限。
回到601所时,正巧遇到杨知书共进晚餐。
“今天去了112厂?”
杨知书看了一眼许宁的工作牌问道。在601所内通常不需要佩戴工作证。
“对,看了看那三架原型机。”
许宁回答道:“就只是看了下原型机?”
杨知书笑着问:“没发现什么别的吗?”
许宁轻描淡写地说:“我去112厂那边看了看,他们正在接收十一号工程的资料和设备。”
这句话刚说完,他突然想起之前何明提过的一件事:
在04号原型机试飞时,特意让两名苏霍伊工程师“偷看”,结果促使俄方做出了巨大让步。这场景怎么这么相似呢?
一瞬间,他恍然大悟——自己被安排了!而且是精心策划的那种。
从涪城回来后不久,他就接到了前往112厂的任务。
到了那里就“恰好”目睹了苏27国产化工作的紧张筹备过程,甚至包括与何明讨论歼11未来改进方向的那些对话——这一切,难道都在杨总的计划之中吗?
果然,杨知书适时开口了:
“小许啊,你在八三工程中表现卓越。没有你的努力,这个项目进度可能要滞后很多。等研发定型完成后,我打算以所里的名义为你申请一个表彰。”
听到这话,许宁心中一震。这份荣誉不仅仅是对他工作成果的认可,更是一种对未来发展的肯定。
尤其是在航空工业总公司或国防科工委这样的高层面上获得认可,对于个人职业发展来说意义非凡。
尽管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但许宁明白此刻不能谦虚过度。
“感谢杨总对我的认可,今后我会更加努力!”
他知道,在这种时候,重要的是接受并表达感激之情,而不是推辞。
还没等许宁把想好的长篇大论讲完,杨知书就挥手打断了他:“行了,你的这套说辞跟我刚工作时用的一样。”许宁立刻闭上了嘴。
“八三工程的重要性你很清楚,表彰肯定有你一份。但说到荣誉嘛,有时候还得看运气。”
杨知书说着,突然转变话题:“小许,601所的项目结束后,你有什么打算?”
显然,这才是谈话的重点。之前的种种铺垫,都是为了这个问题。
先是让他参观即将国产化的第三代重型战斗机,接着保证了他的荣誉地位,现在终于问到了他的未来规划。
杨知书几乎是在直接表达“我想拉拢你”的意思。虽然方法老套,但效果往往不错。
“关于下一步……”
许宁思考了一会儿,并不是因为担心选择会影响个人荣誉,而是真心在考虑。
“对于空军而言,八三工程只能解决燃眉之急。若要应对新世纪的挑战,重点应该放在第三代战斗机上。”
他说道:“因此,我计划参与十一号工程。何工已经告知我俄方协议对我们非常有利,尤其是可以更新90架飞机上的设备,这提供了很大的改进空间。”
听到这里,杨知书的表情明显放松了许多。
起初,他同意让许宁加入八三工程,主要是出于对杜亦熵和梁语平的尊重,只希望他们能帮上一点忙。
但很快他就意识到自己的低估了。
&nb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539494/113338516.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539494/113338516.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