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谍战:开局和郑耀先结拜,我成了军统七哥! > 第五百九十五章 大功率电台
    经过数日的调配磨合,叶少鸿总算是初步掌握了特务处江城站。

    之所以会这么快,还得益于戴玉农的无私帮助。

    为了笼络住叶少鸿,让他在江城站上尽快做出成绩,戴玉农这一次可是下了血本啦。

    他不仅把江城站原来的正副站长调走。

    就连江城站内的两大权利部门的主官,情报科和行动科的主官,戴玉农也一并给腾空了。

    直接交给了叶少鸿手下的亲信。

    这种支持力度是极其少见的。

    由此也能看得出来,戴玉农这一次对叶少鸿寄予了多大的期望。

    不过叶少鸿也没有让戴玉农失望。

    整合完了江城站的内部事务后,叶少鸿手脚不歇地,立刻就投身进了搜捕日谍的工作当中。

    他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查阅江城站的过往侦破档案。

    叶少鸿想看一看,在这些案件当中,是否有遗漏的日谍线索。

    可这一看,气得叶少鸿直接就砸了桌子。

    这都是什么狗屎啊。

    江城,九省通衢之地。

    在民国时期,论经济总量,那可是足以和沪上相媲美的内陆第一大城市。

    因为地理关系特殊的缘故,江城还开设着好几个国家的领事馆。

    这里,也是华夏内陆的情报中心。

    可看看江城站过往的档案。

    从宁汉合流,到1932年特务处挂牌成立,特务处进驻江城也有十年的时间了,可这十年里,江城站破获的日谍案件居然只有二十余起。

    也就是说,平均下来,一年才能破获两个日谍案件。

    而这些案件当中,还有好几个,一看就是冤假错案,根本就和日谍案件不沾边。

    也不知道是主持侦破者能力不行,还是他们在胡乱栽赃陷害。

    总之是一团糟。

    叶少鸿只是随意的翻了翻,就把这些过往档案,直接丢在一旁。

    至此,他也没有了继续翻阅找寻的想法。

    因为根本没必要,纯属在浪费时间。

    一条侦破方向宣告失败后,叶少鸿转而就拿起了桌上电话,打进了李云龙和池铁城的办公室里。

    把他们找了过来,询问情报科和行动科是否有积压未破的案件。

    结果同样很操蛋。

    江城站的情报科和行动科,他们手里确实也积压了一些未曾告破的日谍案件,手里也掌握了一些线索。

    但这些案件和线索,时间都已经拉得很长了。

    其中时间最短的,还是叶少鸿上次调离江城时,留下来的痕迹线索。

    可估算一下时间,也有三个多月了。

    这么长时间没有告破的案件,想要重新拿起来继续侦破,几乎没有任何的可能。

    “废物!”

    “他们都是废物吗?”

    “江城站可是特务处的甲级大站,站内的人手、钱财都是顶配,他们就是这样干活的?”

    短时间内,连续发了两次火,叶少鸿也累了。

    他挥了挥手,打断了李云龙和池铁城两人的汇报工作,又向他们询问起了最近几天里,江城内警察局、还有情报科科员线人们的情况。

    收获虽有,但也没有多大的价值。

    又一条出路断绝了。

    面对这样的江城站,叶少鸿居然有了无从下手的感觉。

    他想了想,索性就直接起身,招呼上李云龙和池铁城二人,一起去了江城监狱。

    叶少鸿想去那里看看,能不能找寻到一些蛛丝马迹。

    这一次,他总算是有了些许收获。

    在江城监狱的囚犯档案里,叶少鸿发现了一个人。

    一个叫许衡的中年商人。

    他被抓进来的理由,是参与了走私活动,这在民国时期,根本就算不上什么大罪过。

    因为常年军阀混战的缘故,现今的华夏,很多人都在明里暗里参与走私活动。

    政府高官、黑帮流氓、市井商人……。

    他们层层勾结,最终在正规市场活动外,又暗中开设了黑市营生。

    这些事情,在民国时期,基本上都已经算是摆在台面上的事情了,很多普通百姓都知晓一二。

    也有很多人参与了进去。

    别的不说,就叶少鸿知道的,特务处内部就有很多人在暗中参与走私活动。

    郑耀先的手里也掌握着两条药品走私渠道。

    叶少鸿在沪上时,他也在暗中谋划布局,试图开展走私业务。

    那叶少鸿为什么会盯上许衡呢?

    原因很简单。

    这许衡他走私的货品种类,带有明显的东洋痕迹。

    这其实也没什么。

    从满清末期开始,八旗子弟们,还有乡绅阶层,就开始逐渐兴起了留洋运动。

    那段时间里,从华夏走出去的学子们,首选的留洋国家就是东洋。

    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华夏去往东洋留学的人数就已经超过了十几万人。

    光头委座就是其中之一。

    他在东洋留学期间,还和他的结拜兄弟一起享用过一个东洋艺伎。

    那个东洋艺伎,更是给光头委座的结拜兄弟生下了一个儿子。

    国父也曾经不止一次地前往东洋。

    他们当时打的口号,是师夷长技以制夷,都想着学习东洋人明治维新的思路,学习其中的经验,回国改变华夏落后的一面。

    单纯从思想上来说,也无法判断他们这种方法是对是错。

    在某个时期,东洋也确实对我们有些帮助。

&nb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529635/102655435.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529635/102655435.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