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秦:自称穿越者,祖龙跪了 > 第19章 他的目的
    “仅拔除杂草并防虫害。”

    始皇帝不解地看向秦铭,疑惑他的目的。

    秦铭续道:“单凭土地本身肥沃还不够产生丰盈。

    如同雇工需要吃饱后才有力量干活一样,土地同样需要滋养。”

    “土壤就像勉强温饱的人,一年只能提供三四石粮食。

    但我们须让它吃得充实,方能提供更多的资源。”

    秦铭通过浅显比喻解释他的想法。

    这让始皇和仓监令都一脸困惑:难道真的要给土地喂食?

    毕竟,人们就是为了从土地得到粮食,自己填饱肚子。

    为何还要将已有的作物返回给土地呢?

    秦铭见皇上不解,进一步解释:“我所说的让土地吃得足够,并非给予实物。

    而是在给与肥料,促进作物生长而不仅仅是依靠土地自身肥力。”

    “事实是,施给的不只是土壤,而是农作物的幼苗,给予足够的‘养分’使其茁壮成长为健壮的作物!”

    秦铭强调。

    “于是,关键是要外施肥料,以此增产稻粮。”

    最终总结出方法,秦铭耐心解说。

    \"仓储令好像领悟到了秦铭的意思,急忙问道:博士,所谓‘外肥’是什么?又该如何获取呢?\"

    \"记好这个。

    \"

    秦铭命令道,然后开始详述。

    外肥,实际上指的是化肥,是由化学合成而来的一种肥料,主要包含三种元素——氮、磷、钾。

    它们就像人体需要钙和铁元素一样,主导植物在各阶段的成长。

    这些都是普遍的化学原理,尽管古时没有化肥,而在当前这个时代想要人工合成也是不可想的。

    但自然界总会有些富含这些元素的事物可资利用。

    钾肥可以用草木灰,磷肥采用鸟粪石,而氮肥可以从粪便中提取。

    然而,直接施用会导致大量的养分流失,所以有更好的方法—堆肥法!堆肥是一种富有机质且包含多种营养元素的天然肥料,肥效长久而全面。

    既可以作为底肥使用,也可以用于追肥改良土壤。

    堆肥的制作简单,只需把庄稼残渣、青肥或野草混入河边、塘底的淤泥及人的排泄物一起置入汇聚池,经过微生物分解形成肥料。

    既能堆放在空地上做堆积肥,

    也可封存起来制成沼肥发酵,注意要通风排除沼气,否则后果不祥可能会引发  。

    而且,发酵产生的沼气还可作为清洁能源,供日常生活使用。

    听秦铭讲述这肥料的制造,秦始皇的神情越来越复杂。

    这般不登大雅之堂的细节从秦铭口吐出来,有种异样的感觉。

    然而,秦铭讲述得非常严肃认真,仿佛是在传授学问,毫不避讳谈这样的事情。

    秦始皇看着他认真的模样不禁有些歉意。

    同样感觉奇异,但由于君主身旁未有异议,仓令不敢多语,只有埋头抄录每一句话。

    听完一亩地的使用量和施肥时间安排后,秦始皇打趣地说:“秦铭啊,你刚才说的如果都是实话,那些原本被人嫌恶的东西日后恐怕就要变为百姓争购之宝。”

    秦铭则正色回应:“陛下,这是正事,民以食为天,关乎民生,绝对不是儿戏。

    我们需要认真对待。”

    看到秦铭的严肃态度,秦始皇也郑重地回应,并向仓令吩咐:“按照秦铭的指示去办理!此刻正值春季,我们要告知天下人民,施肥滋养粮苗以备丰收。”

    \"是!\"

    仓令领命。

    秦铭又补充一句:“还要说明一件事。

    虽然堆肥过程中会产生令人不适的气体,这叫沼气,如能巧妙利用,足以替换柴火作燃料。

    但是沼气量有限,需酌情使用。

    否则应当妥善排出以防火灾事端发生。”

    递给两人丝绸卷轴,“这是我绘制的图示,如果有需要利用沼气的话,便可按这种方式搭建引线管道。”

    接过图纸后,仓令又疑惑:\"另外那份画的是什么呢,秦铭博士?\"

    \"那是犁田工具的设计图,曲辕犁。

    \"

    唐末时一种强大的农业革新利器问世。

    它改变直辕为短曲辕,乍看似微调构造,实则是农业生产效率的巨  。

    与直辕犁相比,曲辕犁缩短了犁柄并增添了犁评、犁壁,这使得耕地原先需要两头牛的力量如今只需一头,且实现深层耕作。

    这样的设计让百姓更容易开垦荒地,个人能耕种的土地大幅增加。

    但在秦朝,即使是最短的曲辕犁也很少被广泛使用,大多数农民依旧沿用老旧农具。

    秦铭提出的设计,在当时无疑具有划时代意义,如同打击低级技术水平!

    谷仓令眼神一闪,立即领会了其潜在的优势。

    “通过家庭牛只,耕作会变得更为轻便且人手更节省。”

    “若与先前我们提及的施肥方法相结合,土地可以容纳更大的种植密度。”

    “结合应用,甚至可能使粮食产量激增七八倍!”

    闻言,秦始皇立刻坐不住了:“产量增七八倍!那岂非每亩可达二十几石甚至更多!秦铭,这是真的么?!”

    “的确,如果有顺风顺水的条件,产量或许翻倍不止,三四十石也并非难事!”

    按现代社会的标准来说,现代肥料还能在此基础上额外增长一二倍产量。

    但在那个时代,一亩田能产三四十石就非常可观了。

    三四十石!

    秦始皇不由得倒抽一口气。

    仅仅关中的土地,原本亩产三四石,就已经使得秦朝富饶,并最终统一天下。

    若再增产一倍,三四十石,他实在无法想象那将是怎样的盛世景象!

    “如果真有这样的粮食供给作为依托,即便是北方狄族,南方百越,我大秦铁骑皆足以征讨!我们的领土边界也将进一步延伸!”

    “甚至……我大秦国策还有扩展的可能!”

    此时此刻,赢政胸中满是对未来的豪情。

    秦铭将一份丝帛递给赢政,补充道:“除此之外,我还有一项筒车设计图纸。

    木匠师傅制作完毕后,可以用筒车灌溉农田。”

    筒车其实是一种水车,诞生于隋代繁盛于唐代,主要作为灌溉工具。

    此前,早在东汉时期的翻车已有先例。

    相较于翻车需人力操作提水到高位灌溉,筒车则是利用流水自然驱动,无疑更高效便利。

    而此时的秦朝连这种翻车尚未出现!

    赢政有些困惑。

    “这样东西,有何作用?”

    他注意到秦铭曾绘图演示,不过未细问是何物。

    “远比人力灌溉便捷省力。

    仅需在水源近旁,灌溉便无需人工劳作。

    流动的水推动筒车运转,从而带动灌溉。”

    “即便不用于农田灌溉,作为一种观赏物件也颇为不错。”

    “陛下,你可以让人着手制造,就在皇宫内河水域试验一番。”

    赢政毫不犹豫:“那么,我就拭目以待你的新发现。”

    秦铭接着说:“还有一点建议记下来,具体实施取决于以后的发展方向。

    这就是二作制度:以稻米为主,混植或是连耕其他农作物,通过合理轮作利用土壤养分,增加收成。”

    “除此之外,皇上,我想再献上一个想法。”

    “但说无妨。”

    “创建一个专业的部门,致力于谷类作物的研究。”

    “嗯?具体是什么研究?”

    “主要是研究水稻的杂交技术。”

    “水稻杂交?”

    “挑选不同类型稻株的花进行交叉繁殖。”

    虽然未必能立竿见影地达成预设目标,但试错过程定然会带来良性反馈。

    即使一代稻米未能如愿,就选二代,二代不理想,那就试试三代。

    逐代进化和繁育,直至找到理想的稻米品种,随后即可在全国推广开来。”

    \"到了那时候,所有稻米都将使用这种改良后的稻谷作为主导。”

    赵政沉思片刻,才理解了秦铭的意思,开怀大笑道:“妙哉,实在是妙!秦铭啊,你简直是天赋异禀。”

    紧接着,想到秦铭的身份,他调整笑意道:“你是朕的天降福星!大秦有你在,是我朝最大的荣幸!百姓因你,能有稳定的粮食供应,人人都能温饱;边境因你的智慧,免于外族入侵。

    你对朕来说,实为恩赐!”

    \"这类混种提纯技术不仅仅适合于稻米,同样适用于多种果树。

    不过重要的是,需保证源头一致。

    未来的效果将会是,甜者更甜、酸者更酸,香味更加醇厚,口感更为爽口。”

    看见赵政双眼闪烁着期盼,秦铭笑道:\"陛下,这只是初步设想的一部分。

    \"

    \"还有更多么?!\"赵政惊喜不已,因为从秦铭处不断涌现的惊喜让他感到惊奇,难道秦铭还有更厉害的事情没说?

    种田所需要的就肥料、工具那么简单了吗?秦铭难道还能操控天气吗?!

    秦铭含笑说道:“虽不能掌控天候,却有可能掌控另一个东西。”

    \"何物?\"

    \"庄稼粮食。”

    秦国的土地,主食主要是小麦与稻米这两种作物。

    而玉米、红薯等作物,因其生长适应性广且高产,对人口的迅速增殖起到极大助力。

    这些作物固然优秀,不过它们原产自美洲,由哥伦布探险带回。

    目前还限于设想阶段。

    但并非没有相近的选择。

    南越地区有种名为“占城稻”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529545/102607797.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529545/102607797.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