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天津兴建得热火朝天时,一位意想不到的人来了。
监察院的都御史,天下知名之士,刘基刘伯温。
太子标和李祺亲自出门相迎,刘伯温见状含笑点头。
只是李祺没有想到,这怎么才一两年没见,刘伯温怎就苍老至此了?
满头白发,身形佝偻,似乎有什么重担强压在他身上,难以挺直脊背。
他这是……真的老了啊!
太子标已经迎了上去,熟络地同刘伯温闲聊了起来。
刘伯温听闻太子标出海捕鱼,并且动辄几万斤,也是颇为吃惊。
他本在追查粮仓被盗一案,追回粮食后,便继续肃清贪官污吏,结果太子标与李文和在天津闹出的动静太大,皇帝陛下一纸诏书,刘伯温就匆匆赶了过来。
相比于“贪婪”的李善长,太子标自然更喜欢刘伯温。
毕竟刘伯温刚正不阿,从不谋私,简直就是儒臣的完美典范。
“刘先生你可不知道,禁海就是国朝最大的错误决策!”
“渔业资源丰富到了泛滥的地步,仅仅只是出海一次,便捕到了十几万斤鱼,天津子民都能吃上肉,甚至是吃饱肉……”
太子标兴奋地开口,如同在自家长辈面前炫耀的孩子。
刘伯温听后也是露出惊诧之色,实则这一礼路行来,他也亲眼目睹天津子民的面貌,与其他地方完全不同。
就连那些流亡过来做工的流民饥民,也是个个精气神饱满,脸上还洋溢着笑容。
这放在其他地方,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他听说,这出海一天可以捕捞回超过十万斤的海鱼,如此巨大的收获给刘伯温带来巨大的震撼,将他内心之中对于海洋的认知给直接颠覆。
放在以往,对于海洋,刘伯温可以说是非常的陌生。
不只是他,整个大明上下乃至整个华夏都对海洋没什么概念。
如果真要说有的话,那就是对未知的恐惧。
先前朝廷实行海禁的政策,刘伯温对此也没深入了解,认为这是良策,至少可以全身心地应对北元。
只是海禁很严苛,没有朝廷的允许,片帆不得下海。在如此严厉的海禁之下,对于
海洋的开发和利用几乎为零,这海洋对于大明而言几乎是可有可无。
甚至于因为偶尔出现的一些零星倭寇,还有盘踞在东南沿海的张方余孽,都会给大明带来一些麻烦。
所以对于海洋,大明朝廷一没有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二来老朱陛下本身信奉的还是以农为本的政策,极其反感商人,通过各种各样的政策将老百姓牢牢的锁死在一亩三分地上面,因此海禁才得以施行。
重农抑商的制度下,不仅仅禁海,连捕鱼都不允许,海洋唯一的用处或许就是用来煮盐。
现在北方三省闹饥荒,老百姓辛辛苦苦种下的麦子颗粒无收,饿殍满地,易子而食,然而天津这边,只需要几艘船,上百号人,一天的时间就可以获得超过十万斤的海鱼。
这让刘伯温瞬间就改变了对海洋的认知。
最简单地来看,此时海洋在他的眼中已经变成了一座座粮仓,无尽的肉仓,里面有吃不完的海鱼,吃不完的肉。
想到这儿,刘伯温也是忍不住叹了口气。
“或许朝廷是真的错了,如果能够放开海禁的话,这饥荒就不成任何的问题了。”
他想了想,叹道:“我大明有万里海疆,沿海之地若都是可以出海捕鱼的话,可以养活无数的人,别的不说,这山东、北直隶的灾荒就完全可以无忧了。”
“甚至朝廷都不需要全面开放海禁,哪怕仅仅只是开放捕鱼的话,我们大明万里海疆能够捕捞到多少的海鱼,活人无数,也可以让更多的人吃到肉。”
太子标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只有在饥荒的年代里面才会明白粮食的珍贵,现在海洋之中既然有无穷无尽的粮食甚至是肉食,那自然是不能在墨守成规,死盯着海禁不放。
倭国现在都打下来了!
还禁个锤子的海?
“只是想要解开海禁的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江南这边的士林肯定是会极力反对的。”李祺突然插嘴道。
听到这话,太子标和刘伯温脸上都露出了冷笑。
呵,江南士绅!
三人都清楚,这个事情并不容易促成,毕竟国朝这海禁政策,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这些江南士绅动用关系一手促成的。
这其中涉及到的利益非常庞大,涉及到的反对力量也是超乎想象。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刘伯温为人刚正,“既然利国利民,那老臣也会上奏请求解开海禁。”
他也深知百姓的疾苦,所以看到这海洋捕捞收获巨大,他自然是想着要努力开海禁,让沿海地区可以下海捕鱼,获得更多的食物,养活更多的子民。
这是于国于民都有大有利的事情,以前不知道还可以说得过去,现在亲眼所见,自然是不能不管,这便是刘伯温。
天下皆知,他一生为国为民。
李祺和太子标闻言相视一笑。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528007/113176385.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528007/113176385.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