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文娱:与天后的相爱相杀 > 第25章 背后故事
    二泉映月之所以叫这名字,它来源于一个泉,它就是位于惠山“天下第二泉”,所以叫二泉映月。

    曲子的作者名叫华彦钧,出生在无锡。他对民间音乐有着强烈的兴趣,从小就学了击鼓,吹笛,拉二胡,弹琵琶。十五六岁时,已成为当地一名出色的乐师。而他三十四岁的时候,疾病使他双目失明了。

    贫病交加的他,流落在街头,生活极为艰苦。但他骨气刚毅,从不乞求别人的施舍,而是以卖艺为生。他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瞎子阿炳。

    阿炳长期生活于社会的底层,有着鲜明的爱憎,他曾编演过许多乐曲,我们所听到的,就是阿炳的二胡曲代表作《二泉映月》。由于他生活在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他也曾编演过许多讽刺性的乐曲,向邪恶势力挑战,如《听松》《汉奸的下场》等曲目,表达了他对敌人极大的义愤,而他因此也成为了反动当局的眼中钉、肉中刺。

    1947年,阿炳遭人殴打成疾,被迫停止了卖艺生活。

    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坎坷岁月,阿炳终于盼到了全国的解放,他的艺术生涯也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1950年夏,中央音乐学院采访了阿炳,并在匆忙中录下了他所弹奏的《二泉映月》《听松》《大浪淘沙》《昭君出塞》等六首乐曲。

    他还答应半年后继续录制二三百首二胡曲。

    可是,由于他长期遭受折磨,竟于当年12月4日吐血去世了。

    他的曲子也随之失传。

    这是杨沐记得的,关于曲子的历史。

    想着这些,杨沐的心,沉浸入曲中,一时间,他感觉自己仿佛成了阿炳。

    那个痴于音乐,拉了一生二胡的那位大家。

    曲子开端是一段引子,它仿佛是一声深沉痛苦的叹息,仿佛作者在用一种难以抑制的感情向我们讲述他一生的苦难遭遇。仿佛在乐曲开始之前,作者已经在心中默默地说了好久了,不知不觉地发出这声叹息,乐曲如同一个老艺人,在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上徘徊,流浪,而又不甘心向命运屈服。

    其实,与其说这是首悲歌,不如说是作者一生的写照,生在绝望,却仍仰望希望。

    正因为心向美好,才有这首曲子,而不是人们理解的,一味的悲与苦,其中夹杂的,也有他的喜与乐。

    人生不只有苦,也有喜乐。不要一味抱怨,那没用,而是要体验后,给自己或后人,留下希望,那才是真正的人生。

    曲声悠扬,伤感而满含希望的曲声,响彻在客厅,让听着的人,渐渐痴了。

    看着全身心投入进去的杨沐,若羲眼中,满是好奇,还有别样的情绪。

    为何会记仇,为何会小心眼,何尝不是她在以这种方式,在与对方探讨一个相互之间,远近的方式。

    刹那间,若羲眼神一黯,突然有些后悔来参加这档节目。

    因为她,此时心乱了。

    ……

    初听只是一首曲子,再听却已是曲中人。

    同一首曲子,百个人中有百样感悟,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看着这样的杨沐,蒋涛再不待见,心中对于杨沐的才华,是认可的,不得不认可。

    他自认,没有像杨沐一样的才华,更没有像杨沐一样的心态,瞬间,他感觉自己对杨沐的恨意,淡了些许。

    他在自问,敌视杨沐,是否错了。

    音乐声中,众人纷纷沉入自己心绪当中,有人泪流满面,有人痴呆前望,神游天外。

    十分钟很慢,也很快,一曲终了,现场一片寂静。

    “好听,杨沐,你怎么想出这样的曲子的,太强了。”

    “这就是二胡吗,原来这才是它应该有的呈现,不愧是传承两千多年的民族乐器。”

    在人们印象中,二胡是小众乐器,是民间中,最不受待见的乐器。

    如果没有戏剧,二胡根本不会有人认识,更不会知道,还能以它为载体,讲述出一首独属于它的音乐。

    这也正是,杨沐为何要拉这一曲的原因,以及目的。

    他想让更多人,通过他的手,他拉出来的曲子,认识它,并保护好它。

    乐器并非只有西乐,只有钢琴,只有小提琴,我们华夏的乐器,并不差西乐,甚至要更强。

    它缺失的,我来补齐。

    杨沐见到大家的反应,心中下了这样一个决定。

    思索着,是不是找机会,把记得的,听过的,那些曲子,浓缩进一张纯音乐专辑,发布出去,让更多人听到。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510654/93970075.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510654/93970075.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