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苏门答腊岛上混乱,土著居民被杀,房屋村庄被烧毁,财物被抢走,棉兰地区,有超过两万多土著居民被杀死,占据了当地土著人口的四分之一。
西北部亚齐地区伊斯兰穆斯林教徒的反抗叛乱,最终在日军屠刀的威胁之下也慢慢停息。和中东地区那种有大规模伊斯兰教徒分布的情况不同,亚其的伊斯兰教众虽然人数不少,但偏居在岛上,日军屠杀的消息又无法外传,得不到其他伊斯兰教众的支援,被日本人杀怕了的亚齐穆斯林教徒,只能低下了他们的头颅,选择屈服。
短短半个多月时间里,亚齐地区被杀死的伊斯兰教众超过了十万人,而且都是一些年轻青壮。骚乱平息之后,为了防止再次发生此类事件,日军将这一地区的七八万穆斯林青年全部抓起来,送往泰国森林修建泰缅铁路。
日军如此的作为,一下子让这个宗教民族少了近二十万繁衍人口的基石,让他们在未来几年人口严重下滑,二战结束时,这一地区的伊斯兰教众只有三十万不到,少了近一半。
日军在苏门答腊岛上的暴行,因为海洋的隔绝,消息根本无法传递到外界,有人侥幸逃出生天,对外人讲起他的遭遇,控诉日军暴行,虽然引起了部分记者的注意,但在他们要关注此事进行报道时,比这件事更有价值更值得报道的事情出现了,一下子就将记者额目光吸引到一边去了。
苏门答腊岛土著的遭遇,直到战后才被人们发现并一一揭露,事实才开始暴露在众人视线中,且这些事件成为苏门答腊岛单独从印尼独立出来的一个引子,这个我们后面再说。
吸引记者们目光和注意力的,自然是十月份开始的盟军缅甸大反攻和收复英帕尔战役这两场战斗。
十月,随着缅甸雨时间的结束,中国远征军、缅甸解放军,以及美军的麦瑞尔突击队,开始对平满纳及以南地区的日军发动了进攻。进攻的主力其实之前前两者,美军的麦瑞尔突击队,只是作为代表,象征性意义大于其参战的意义。
这支美军部队除了指挥官法兰克·麦瑞尔准将是美国人外,士兵没有一个是美国人,他们大多来自中美地区,比如危地马拉、巴拿马等国家。参军的方式也是志愿参加,也就是说,所有加入到这支部队的士兵,实际上并不受美国的保护。
这支部队是缅甸反攻计划制定以后,才从美国匆匆忙忙运到缅北,接受军事训练的。按照史迪威将军的意思,反攻缅甸如此重大的军事行动,怎么能少了美国军队的身影,可惜他无法调动真正的美军前来,只能用南美人来凑出。
日军缅甸方面军,在经历过八莫、曼德勒等失败之后,八月底,司令官河边正三也将各师团部队做了调整,并新成立了两个军,用以对抗盟军的可能的攻击。
之前在战斗中已经遭受重创的第十八、五十五、五十六这三个师团全部南调,脱离正面战场,在后方做休整。
以第十八师团、五十六师团为主力,组建了第三十三军,防备英军从缅西南海岸登陆;以第五十五师团师团,以及第七十二独立混成旅团,组建第二十八军,在若开山脉一带,防止英军从吉大港方向进攻缅甸。
新调来的第四十九、五十四师团,加上第三十三师团,以及几个独立混成旅团,被河边正三放在了正面战场,想凭借几个新调师团作为方面军主力对抗盟军。当然,上面的地二十八、三十三两个军也并不是所有部队全部到海边去做防守,人员补充后的主力,仍然在二线待命。
盟军的进攻线路分为左中右三路,或者说东西中三路,东路(左路)由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负责,以牵制性进攻为主,连带防备泰国方面的日军动向。
中路军又分为左右两路,左路由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一个军组成,以夺取东枝、垒固为目标;右路军由远征军三个军及缅甸解放军三个师组成,攻取密铁纳、平满纳、同古。
右路军由缅甸解放军三个师组成,负责夺取石油产地仁安羌,然后直奔马圭,攻占仰光北部重镇卑繆。
整个攻击行动,缅甸解放军的空军部队,将负责空中的安全,驱赶和消灭日军的飞机。
战斗过程进行的很激烈,日军利用雨季里的晴好天气,在阵地上构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虽然没有没有钢筋水泥,但日军利用缅甸多树木的特点,利用木材构筑了较为坚固的工事,特别是是一些村庄,每一座房屋都被日军建成了火力点,没有重武器很难击毁。
遇到这种情况,缅甸解放军还好一点,利用手里的火箭筒,就能逐一清除这些据点,只是消耗的火箭弹多了一些而已,而远征军方面,只能将火炮推近目标,改成直射,才得以解决目标,但人员伤亡方面就有些大。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479919/113414332.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479919/113414332.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