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恐怖灵异 > 有味道的神鬼事 > 第12章 因鸡而兴因鸡亡
    看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时,很多人都曾被黄蓉的一道菜迷惑过,那就是把偷来的鸡“用峨嵋钢刺剖了公鸡肚子,将内脏洗剥干净,却不拔毛,用水和了一团泥裹住鸡外,生火烤了起来。烤得一会,泥中透出甜香,待得湿泥干透,剥去干泥,鸡毛随泥而落,鸡肉白嫩,浓香扑鼻。”

    在原着里,这道浓香扑鼻的菜引来了大名鼎鼎的洪七公,为郭靖能学得降龙十八掌埋下了伏笔。

    而且,后来83版的影视剧,翁美玲饰演的黄蓉将这一段演绎的古灵精怪,更让观众对叫花鸡的诱惑深藏于脑海中。

    特别是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八九十年代,用泥巴把鸡包起来,架火烧泥巴,泥烧热了鸡也就熟了,对于这种诱惑,估计农村的孩子没少拿自己的眼睛偷偷的打量过自家鸡笼里的鸡或者是别人家的鸡。

    现代人对叫花鸡的来历考证过多种版本,但最符合逻辑的估计是与朱元璋有关的这个版本。

    据说,在朱元璋参加元末兴兵的前期,并不是像后来的那样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而是经常性吃败仗。

    某次,朱元璋带兵作战,吃了败仗,被对手领着军马连追了三天三夜,追得朱元璋筋疲力尽。部队也被打散了,在和麾下士兵失散之后,饥肠辘辘的朱元璋躲在山上到处找吃的,后来在一处破庙前看到一个老叫花子在用火烤一团泥巴。

    朱元璋很是奇怪,便拖着刀走了过去问,你在这里干什么?

    那老叫花子转身一看,认出了是朱元璋,赶紧答道,在烤鸡,准备献给大王。

    朱元璋一听也是非常惊奇,也有点怒,特么在消遣我吗,明明烤的是一团泥巴,怎么说是烤鸡呢。

    见朱元璋的脸色有些不对,老叫花子急忙手忙脚乱地把那团泥巴从火堆里扒了出来,用手敲开泥团递到朱元璋的手上。

    朱元璋掰开泥团,一股烤鸡的香味直接就蹿进了鼻孔里。朱元璋来不及细想,扯下鸡腿就大快朵颐起来,等把整只鸡吃完以后,那个老叫花子已不知去向。

    在这以后,朱元璋领兵打仗势如破竹,在应天府登基以后还将元军赶到了大漠以北,恢复了汉人的江山。

    而且,就在应天府登基的这天,朱元璋还当着众多臣工的面,吟出了一首看似粗鄙却尽显帝王气概的诗——“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三声唤出扶桑日,扫退残星与晓月。”震得当时那些自认为自己有点文化的文臣武将们小心肝怦怦直跳。

    后来,解大学生在给某位老者作寿时写下的“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玄女下凡尘;儿孙个个都是贼,偷来蟠桃献至亲。”估计就是学的这首诗。

    洪武大帝的这首诗一出来,立马就有人联系起了“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则鸣,天下鸡皆随之鸣。”于是,新生政权的名号也就定了下来:明。

    当然,真实的历史里,将国号定为“明”,肯定是洪武大帝和诸位臣工商量了很久的结果。与大帝的《咏鸡鸣》联系起来,应该是一种牵强附会的巧合,但从这个故事来看,大明因鸡而兴,确实是有几分道理。

    不过,洪武大帝肯定也没有想到,自己因鸡建立的大明,也会因鸡而走向灭亡。

    从洪武大帝立国开始,传到第十六任帝王朱由检手上时,一只不该出现的鸡出现了。

    《二申也录》是这么说的:“京师宣武门外斜街民家白鸡,羽毛鲜好,啄距纯赤,渐大,重至四十余斤。慈禧孝廉应延吉见之,愀然曰:‘此骛也,所见之处国亡。’”

    换成现代的白话,意思也很简单。在朱由检从哥哥朱由校手上接过帝位以后,北京城宣武门外斜街的一户老百姓家里,有一只白公鸡发生了变异。

    古代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国之将亡,必出妖孽。”那么,这只变异的白公鸡是个什么情况呢。不光是《二申也录》,还是纪大学士的《阅微草堂笔记》,都提到过这只变异的白公鸡。

    据说,在这户农户家里,一直养有很多鸡,估计是个养鸡专业户,这只鸡就是他们自己家孵化出来的。

    在小鸡形态的时候,这个白公鸡并不打眼。但养着养着,农户家发现了不同的地方,虽说家里白公鸡也还有几只,但都比不上它,因为它的体型体貌在鸡群当中,随着主人的喂食开始变得魔幻起来。

    首先是个头比一般的公鸡要大,站在鸡群当中一眼就能看到,其次是颜色有着鲜明的对比。鸡冠、嘴巴、鸡爪红得像是滴血一般,全身的羽毛却又是洁白透亮,整整就是一个鹤立鸡群的架势。

    养它的主人也没见过与它类似的公鸡,于是,对这只鸡也就格外照顾,还开起了小灶,心想着它也许能够为自己家里带来意想不到的财富。毕竟,嘉靖皇帝在位的时候,有个地方官给圣人送了一头白鹿,就得到了升官加爵。

    在鸡圈里,主人喂食的时候,其他的鸡都是听着主人的呼唤声扑腾着翅膀赶食,但这只变异的白公鸡却不慌不忙地踱着四方步。等到这只鸡开叫以后,农户把它拿到秤上秤了一下,呵呵,居然有四十多斤。

    因为是养鸡的专业户吧,和当时京城里的鸡贩子及屠宰市场也有着紧密的联系。某次,京城里的鸡贩子到斜街来调鸡,一眼就看到了这只鸡。于是,就想花银子将这只鸡单独买下来。

    但养它的主人也有心计,瞧着鸡贩子都愿意拿出真金白银单独买这只鸡,心里更加有了计较,说啥也不卖,反而将这只变异的公鸡当宠物养了起来,要看这只鸡的话,都得乖乖滴掏出点银两才行。

    很快,这只变异的白公鸡的名声就传了出去,很多人还专程远道过来,只为一睹为快。

    后来,有一位道士受应延吉的邀请来到京城,听说了这件事情以后,也和应延吉一起到斜街的这户人家去看这只鸡。

    但等道士看到这只变异的鸡以后,道士却脸色大变,拖着应延吉就往回走。等到了没人的地方,道士放声大哭。

    搞得应延吉一下子摸不着头脑,便问道士是怎么回事。道士说,\"此鷔也,非鸡也!所见之处国亡!\"

    在这只鷔现身京师郊外以后。崇祯四年八月,辽东将领孙元化令孔有德率兵救援被困在大凌河城内的祖大寿。

    这一场救援,结果却是因为又一只鸡导致大明王朝的覆灭。

    据说,孔有德带着部队抵达吴桥以后,因为遇到大雨春雪,部队携带的给养不足,困在了吴桥。当时的山东人又比较排外,加上孔有德的登州辽东兵素来又与山东兵不和。在吴桥的山东人发挥了地头蛇优势,不给孔有德的部队卖吃的。

    都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现在孔有德的部队困在了吴桥,咋办呢?人是活的啊,为了活命,人可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

    于是,在困在吴桥的某一天,有一个士兵实在是忍不住饿,偷偷从营地里溜了出去,到处找吃的,在郊外的一户人家里偷到了一只鸡。估计那个士兵是饿坏了还是饿晕了怎么的,鸡搞到手以后,这个兵士没有溜多远,就把这只鸡弄成叫花鸡给吃了。

    也是活该有事,孔有德的部队困在吴桥以后。吴桥的高门大户为了给自己地方的人争脸面,对客在这里的辽东兵可是严防死守。在这个士兵还没把鸡吃完,丢鸡的人家就找来了,而且来的人身份还不低,是当时居在吴桥的山东望族王象春的家仆。

    为什么这么说呢。《万历野获编》说,“往时浙弁牛姓者,官副总兵。上揭张永嘉相公,自称走狗爬见。其甥屠谕德耻之,至不与交。然此右列常事耳。”

    官拜副总兵,位列从二品的牛姓武官,在见到正五品的内阁文官张永嘉之时,却要自称“走狗”。而且类似的事情在大明王朝武将体系中极为常见,而且还不局限于自称“走狗”,还有着“门下、沐恩、小的、某、万叩头、跪禀”等诸多自降身份的称号。

    嘉靖十八年,俞大猷中武会试,升千户,上书监司言海寇事,被监司怒斥,“小校安得上书。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士兵居然敢偷王家的鸡,这胆子也太大了吧。于是,一群王象春家的家仆扭着偷鸡的士兵闯进了孔有德的大营,非要孔有德给王家一个说法。

    王象春的来头也不小,在北京任过上林苑典簿,在南京历任大理寺评事,兵部、工部员外郎,擢至吏部郎中。而且“雅负性气,刚肠嫉恶,扼腕抵掌,抗论士大夫邪正,党论异同,虽在郎署,咸指目之,以为能人党魁也”,是东林党中骨干的骨干。

    瞅着王家人大闹军营,孔有德哪里得罪的起呢。于是,就当着王家人的面,将这个偷鸡的士兵处以“穿箭游营”的处罚,以示赔罪。“穿箭游营”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让人用军棍给这个偷鸡的士兵打上几十棍以后,又在耳朵上插上箭游街。

    试想一下,一个保家卫国的士兵,生活没有保障也就罢了,因为一只鸡受到如此大的惩罚,换谁谁都憋不过心里的那口气。于是,偷鸡的这个兵士在身体稍微恢复了一点之后,居然又摸出军营将王家的那个家仆给宰了。

    这下事情可闹大了。前面也讲了,这个时候武官的地位可远不比洪武大帝的时候,朝廷大事可都是由文官说的算。且先不管王家的这个家仆是不是素来与人有恩怨,然后有人趁机借刀杀人。

    在吴桥呆着的王象春的儿子可毛了,你这个偷鸡贼我没要你给咱家的鸡赔命就算了,你还敢跑到我王家杀人,这还有王法吗?于是,就纠集着一帮同为文官的士绅又闯进了孔有德的大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454015/78629284.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454015/78629284.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