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恐怖灵异 > 风花雪月集 > 第28章 明星带货总亏损?到底谁占便宜?诚信经营那么难吗?
    新媒体时代,明星也与过去的老牌明星不同了

    各有各的自媒体,有自己的工作室,频繁地出现在各种媒体端和粉丝互动

    远不是过去遥不可及,高高在上的样子了。

    君不见,现在上至70岁的导演,下至十几岁、二十几岁的不知几线艺人

    甚至是艺人的周边,比如某某老婆、某某老公,都开始直播带起货来。

    明星直播带货可不可以呢?

    当然可以啦!

    没什么不可以啊。

    当推销员、售货员、为人民服务嘛,靠口舌和名气赚钱嘛。

    只要行的正、做的端、靠劳动赚钱,没什么不行的。

    商店营业员是一种正当职业啊,销售,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嘛。

    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卖货的模式从面对面,一对一的推销,变成了隔着屏幕,隔着网络,一对n的推销模式。

    面容姣好,有一定的名气的明星们,自动掀开神秘的面纱。

    这么亲民,对着老百姓推销几十到几百价格的产品。

    咱们小民付出个普通价位,就能看到喜爱的明星卖力的推荐,一颦一笑,岂不便当?

    对于一些“真爱粉”来说,还可以算是一种“福利”呢。

    但,突然间,网络上、舆论场上,出现了一股明星带货总亏损的风潮,不禁令人费解。

    成为明星,总是艺人中的“尖儿”,不算聪明,至少也得是伶俐那拨里的吧。

    作为吃“开口饭”的一个行业,至少口齿是清楚的,台词是记得清的。

    怎么不同的明星,总犯同一个错误,总能说错价钱呢?

    明星带货总亏损,到底谁占了谁的便宜?谁又交了智商税呢?

    一条条惹眼的标题,刺激人的眼球,刺激人的钱包,让看了的人叹息着没抓住时机,没占着便宜。

    “70岁名导带货翻车?百元酒仅售199元,卖出10万余件”

    “演员某某直播间哭诉,原价260卖99,亏损几千万,网友评论”

    “演员某某某泪洒直播间,原价400元的乳胶枕卖成149,20多万单亏损”

    不就带一个货吗?块八毛的事情,怎么总能说错呢?

    连报菜名、绕口令都能模仿的明星艺人们,居然会说不清百十元和199元?400元和149元?260元和99元?

    说不同价位的金额,不是让你说:“南面来了喇嘛,腰里别着个喇叭”,“喇嘛”“喇叭”让人傻傻分不清。

    从中文语言的发音来研究的话,不同价钱发音的音节和发音所需要耗费的体力,差别、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口误的可能性相当小。

    再说,说一千,道一万,前台推销员、售货员说得天花再乱坠,最后也要收钱的核实,才能发货啊!

    难道明星说多少钱,收钱审核的就放行吗?

    现在稍微会网络购物的人都知道,不都是程序设计,电脑收款的吗?

    怎么还存在“工作人员失误”这么个说法呢?

    难道每一个直播带货的后台,都是靠工作人员人工审核付款,再进行发货?

    那效率也太慢了吧?!

    或者说,效率也太高了吧!

    什么样的工作人员,能在瞬间审核10万余件的买卖呢?

    再来看这些曾经吸引人眼球的标题:

    “曝某某某带货亏3亿,直播间扇自己‘大笔兜’,公司员工集体”

    “某某老婆只顾吃烧烤,原价588牛排误卖149亏上亿,网友”

    “某某老婆直播带货又失误,原价599太阳镜卖899,网友含泪”

    所谓的,出现了损失后,产生了巨额的亏损后,带货主播们挥泪的表演。

    “亏大发了!”

    “我替粉丝买单了!”

    “被厂商骂惨了”等等!。

    简直赚足人眼球,让买到货的顾客,产生了一种“赚到”了的满足感。

    好像花了明星块八毛钱一样,卖给了我们东西,我们赚大发了,还要对明星感恩戴德。

    但都有一句话,叫“买的不如卖的精”,难道明星们傻,厂商也傻吗?

    厂商是做慈善的吗?

    好像不是吧。

    厂商雇佣了个明星那么笨的售货员,把货给卖错了,导致厂商“赔钱了”,“赔本”做慈善?

    售货员自己又有号召力,又有偿还能力,难道厂商真的就打掉牙往肚子里吞,自己认栽?

    为什么不拒绝发货呢?

    为什么不向明星或艺人索赔呢?

    就算这些都嫌麻烦,为什么不从明星或艺人应得的分成或代言费里扣除呢?

    这一幕幕,多么令人眼熟啊。

    某个旅游团,被心怀叵测的导游带到一个小店,一个自称是店内老板的西装革履男子,跑出来口若悬河的演讲。

    “今天是建店多少多少周年”,或者“今天是我母亲八十大寿”

    总之,今天是个好日子。

    老板心中大喜,普天同庆,免费赠送今日进店顾客一枚小饰品,所有今日采购者打对折。

    又或者,路边破破烂烂小店,路边摊上,凌乱摆放物品,大喇叭不间歇播放:

    “清仓大甩卖,最后几天,血亏甩卖”等噱头。

    但清仓了半年,甚至一年,都还在清仓。

    更有甚者,您永远看不到这家店关门。

    如果在网络上搜索:“虚高标价”“价格欺诈”等关键词的话,可能会有这样的解释。

  &nb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43778/75899010.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43778/75899010.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