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穆宗的荒唐,带来了严重的后遗症。
他在位期间,认为藩镇已平,财政吃紧,应当弭兵。被取消军籍的士兵无处谋生,只得啸聚山林成了流匪。偏偏因为操作不当,不久之后河朔三镇再次反叛,这些流匪纷纷投奔三镇。叛军声势大振,即使裴度亲临前线招抚督战,平叛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正当壮年的唐穆宗本该有所作为,却因追求长生误食金丹而驾崩。年仅十六岁的唐敬宗李湛(809年7月—827年1月)继位。他与其父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的沉湎玩乐,不理朝政;一样的礼遇朝臣,不行暴政。唐敬宗在位不到三年,即为宦官所弑,他的兄弟唐文宗登基即位。
两兄弟轮流做皇帝期间,宦官专权,朝臣结党,相继掀起南衙北司之争和牛李党争。唐文宗一度试图重振朝纲,结果把自己也搭进去了。从此以后,宦官抱团取暖,党同伐异,权力日益坐大,于是天下大事皆取决于宦官,而宰相则变成了行递文书的工具人。文官集团若想对抗宦官,便只能借助藩镇力量。宦官进入权力中枢,权势地位步步提升,埋下了晚唐藩镇、宦官相争的祸根,是为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三十五卦,晋卦。
晋字的甲骨文是上下结构。上部是两支倒立的箭,下部是一个日字,可以理解为靶心。两支箭射向靶心,古人造出这个字,想表达什么意思?
这是一个千古之谜。因为晋字的甲骨文只是一块残片,无法根据上下文来推测造字者的本意。
不过,我们可以从结果倒推原因。
我们通常认为晋的本义是进,是升。因此有人认为晋字是射日之箭,乃是从后羿射日的传说中衍生创造出来的文字。两支箭一起射向太阳, 必然包含前进、上升之义。
这个说法似乎有些道理,但也有些牵强附会。
既然源自后羿射日,为何不把日字放在上面,箭矢放在下面。箭矢向上射日,岂不更加准确、直观、形象?
还有一种比较有趣的理解:这个日字,并非靶心,也不是太阳,而是土地。
两支箭插在土地之上,寓意分封土地,建立诸侯国。得到封地和爵位曰晋,因受封而仕进,故有进、升之意。
这个解释感觉更靠谱一些。但我们无需过于纠结,因为无论如何,我们最终都会采纳其常用义:进,或升。
《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太阳升起在地平线上,光照大地,这是晋卦卦象。朝阳初升,从东方天际一点点升向半空,驱走黑暗和寒冷,带来光明和温暖。君子应像太阳一样彰明美德。
我们还可以有另外一种理解:并非朝阳初升,而是夕阳西下。
日落黄昏,天色渐暗,四野之中陆续生起篝火,驱走黑暗和寒冷,带来光明和温暖。
晋卦的光明和温暖,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讲的是性格和心性。
性格阳光的人热情开朗,自信乐观,他们的一言一行很容易感染到别人,让大家不由自主的心情愉快起来。
心性温暖的人令人如沐春风。和他相处,就好像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舒适而放松。
我们如果拥有这样的师长和朋友,真是一种愉快的体验。
第二个层次,讲的是道德和作为。
阳光普照,大地春回的时候,气候渐渐变暖,万物蓬勃生长。
君子若是彰显如此美德,自然功德无量,光彩照人。
所以晋卦的卦辞是: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康侯使用获赐的车马来守护百姓,一日之内被天子接见三次。
晋卦卦辞比较拗口,要理解它的字面意思,我们至少需要知道康侯是谁,锡马蕃庶是什么意思。
康叔,名叫姬封,是一个治国安邦、大有所为的诸侯国君。
他是周文王姬昌的第九个儿子,周武王姬发的嫡亲弟弟。周灭殷商之后,姬封获封畿内之地康国(今河南禹州),故人称康侯,又称康叔。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后,封康叔为卫君,建都朝歌(今河南淇县),是为卫国。所以,康侯又被称为卫侯。康侯治国有方,政绩卓越,深受卫国百姓爱戴,又以卫国拱卫王都,维护了西周的政权稳定。
周天子周成王为表彰康叔的功德,赐予他许多宝物,任命他为西周司寇,掌管天下刑狱、诉讼和监察事务。
锡,通“赐”,可以理解为天子赐予的宝物。天子给予诸侯群臣的最高礼遇是“加九锡”。加九锡者可以代表天子征讨,可以天子名义祭祀,相当于得到了君王最关键最重要的权力。
在群雄割据的三国时代,曹操和诸葛亮都曾以丞相之尊获赐加九锡。曹操堂而皇之地接受,而诸葛亮却拒绝了这一次赏赐。
于是曹操被后世视为乱世之奸贼,而诸葛亮则成为了忠臣的代名词。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425408/102912252.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425408/102912252.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