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恐怖灵异 > 去大明扶贫 > 第72章 建设中抓战备
    随后的几天里,内地的物资和人员继续持续涌入广宁。

    山西地方官员又送来三千户移民,一千户留在大凌河,一千户送往懿州,一千户留在广宁。

    朝廷又从浙江送来因罪谪发辽东的两千名长生军以及从江西民户中抽选的六千新军户。

    朱植扩建王府护卫终于有了新的人员基础,他也终于体会到了穿越成大明亲王的政治优势。

    郭镛、郭鉴兄弟从山东采购的牲畜和油菜籽、布匹等大宗物资也陆续到位,辽西各个屯垦点基本解决了人、物两缺的问题。

    朱植浑身上下好像有使不完的劲,整天在广宁城上蹿下跳,督促着大家干活,手里虽然没有拿着皮鞭,却像个监工一样,拼命压榨大家的汗水。

    在辽王的淫威之下,张信每天忙得屁滚尿流。

    刚种完两万亩小麦,辽王又给他追加了一批人手和耕牛,要求他再种上五万亩油菜。

    好不容易种完油菜,辽王又让他修建大棚,培育水稻秧苗,准备快到端午节时再种上两万亩水稻。

    蒯富最近又上了几个炉子,准备炼焦炭。

    辽王却提出一个什么环保概念,说是为了防止广宁城污染过重,让他把炼焦炭的炉子全部转到懿州,节省的地方可以再建几座小型高炉炼钢。

    蒯富叫唤着人手不够,辽王又从新来移民中挑选一百名十五岁以下的青少年到各个军工车间当学徒,很快缓解了人手不足的问题。

    一阵手忙脚乱之后,广宁城在百废待兴之中慢慢稳住了阵脚,搞建设慢慢有了章法。

    三月底,老朱终于来了正式旨意,只说是冯胜大将军计划在四月底大举进攻金山,要求辽王朱植迅速再成立广宁左护卫,辽东都司和辽王会商成立广宁中屯卫。辽王府护卫的任务是负责为大军提供后勤保障任务,不得轻敌冒进,与诸将争功。

    圣旨只字未提金州之事。

    但是,燕王随后派来的一百骑兵则充分体现了老朱对朱植的担忧。

    燕王本有三千骑兵,被冯胜抽调大部后就剩下两百来人了。接到老朱的八百里加急圣旨后,他立即派百户谭广带了一半留守骑兵前往广宁城。

    郭英也收到皇帝的密旨,让他直接掌管燕王骑兵,严密监视辽王的行动,严防他擅自出兵辽阳。

    可是谭广刚到广宁,朱植就和谭广热情拉起家常,笑着笑着就把这一百个骑兵编入了中护卫。

    郭英又不能拿出密旨和女婿争权,只得暗暗叫苦。

    辽王还让谭广把人分成三班,一班巡逻,顺便游猎,改善生活;一班休息;一班教习中护卫士兵轮流进行骑乘训练。

    他知道,广宁中护卫迟早要有自己的骑兵,人才训练也要提前准备。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他甚至还想建一支乘马作战的步兵。

    随着中护卫整军备战的动静越来越大,郭英更是感觉越来越没有信心劝阻这个女婿的出兵决心了。

    安陆侯吴杰终于到了广宁。

    他的水师已经在盘山附近的一个入海口溯河而上,终于在离广宁东南方向不到一百里的河边停靠。

    朱植听说后,心知前世的辽河还没改道,真是离广宁城远得很,还得想办法修条大大的运河,将广宁城东边的几条主要河流连通起来才行,同时也能让周围沼泽的水及时排到海里,将沼泽变成良田。

    他给水师补充了五百名新兵,让吴杰从山东登、莱州各卫借十条船在盘山待命,又赶紧让蒯富派人去水师停泊处修建简易码头,开始建造一些两、三百料的小船,交给吴杰的水师使用。

    王府的十名太监也全部送到吴杰那里。水师官兵常年在外漂泊不停,男人的正常生理需求无法满足,也是一种煎熬,容易惹出事情来。这些人没有了是非根,最适合远洋执行任务了。

    宋忠的夜不收从辽阳传来一条极为重要的消息。

    蒙元辽王阿扎失里和开原王纳哈出的心腹部将赖腊武并不是一条心,对盖州和金州的攻击虎头蛇尾,不仅没有攻下金州,盖州也还在明军手中,两城还有一月之粮。

    但是,五万高丽大军已经抵达鸭绿江南岸,对辽东虎视眈眈……

    当越来越多的情报摆到自己案头的时候,朱植也有点踌躇满志的感觉,是时候下决心了。

    他召集辽东都司和王府护卫将领再次开了个小会,以不容置疑的口吻通报了自己的决定:

    “收复辽东半岛已经刻不容缓,本王决定,先暂时不成立广宁左护卫,而是效仿临清军营,从刚刚来的八千名新兵中抽调五千人在广宁城进行集中训练。”

    “黄湜和右军副千户盛庸共同带两千名新兵到凌海屯守,初步成立广宁中屯卫。盛庸负责军务,黄湜负责屯务和民政管理工作,继续扩大耕种面积。”

    “懿州屯垦也不能放松,由广宁卫派一个千户带领剩下的一千新兵前去接替朱大能。”

    “中护卫全军加紧战备训练,十日内做好出征准备。”

    然而,广宁中护卫各项准备工作并不算充分。

    张石这里,中护卫骨干就剩下平安的后军还需要五、六天的时间才能完成集训。

    他又向辽王反应了在训练中遇到的三个问题:

    “一是按大明军制,千户以下采取十进制的编制,指挥不便,没有后世的三三制方便指挥。”

    “二是中护卫没有弓弩箭矢,远程火力打击力量不足,需要加快火枪制造速度。”

    “三是部分人员还穿着棉袄,没有轻便的春装,容易造成人同冷热失衡,伤风感冒。”

    应该说张石的问题很客观,很及时,也很重要。

    朱植却答复道:

    “在冷兵器时代,十进编制有他的合理性,更能体现人力密集性的优势。”

    “至于火枪制造,只能优先满足朱大能的中军,然后是前军。其他各军还是手持大刀长矛冷兵器,暂时依托新式战车进行防守反击训练吧。”

    “至于换装问题,郭镛、郭鉴从山东已经运来了大批棉布,大能三婶的裁缝局正加紧生产春装。”

    “蒯富那里,已经又生产了一百支迅雷铳,一个月应该能够生产二百支迅雷铳。”

    乌云压城城欲摧,广宁城军械司四个局迅速转入军工生产模式。

    在婉清的帮助下,火药已经得到显著改进,关键是解决了容易受潮板结的问题。

    新式战车又造了一百辆,左、右、前、上四个方向都用钢板加固,左、右、上三个方向均可搭载一窝蜂火箭,人员可以从车厢内部通过望孔点火,也可以通过滑轨调节火箭高度。战车的防御力和攻击力大大增强。

    刀剑局已经生产一千把军工铲,还有一千杆长枪。

    辽王现在非常重视长枪,也就是长矛,或者叫做矟或马槊,只不过在外观上大同小异,各个朝代、各个民族叫法不同罢了。

    虽说骑兵理论上在战场上一骑当八步,但在实战之中,大明屡次以步当骑,横扫天下,主要倚仗就是江淮长枪兵。

    朱元璋手下悍将谢再兴,孤守盖、金二城的叶望和马云,以及辽王身边的郭英、杨文,个个是长枪兵王,蒙古铁骑的克星。

    因此辽王借鉴杨文长枪兵的经验,要求生产长枪时一律采取四米的长度,足以在安全距离克制敌方骑兵。但是再长也不适用,他觉得亚历山大六、七米的长矛阵其实就是一个虚假的笑话。

    蒯富又收到了辽王的一系列紧急订单,不得不带着工匠们加班加点,生产五百副简单的笠式钢盔,五百张钢盾,一千杆钢头长枪,一千把军工铲,五百米铁丝网……

    辽王觉得,虽然辽东没有成规模的骑兵,没有成规模的火枪兵,但只要进一步加强部队就地固守防御、反击的能力,蒙古铁骑并不是那么可怕。

    后世倭国挑起的诺门坎之战,虽然以倭寇的失败告终,但是由于倭国步兵在蒙古草原上利用铁锹及时挖掘了工事,防守得当,竟然让拥有近千辆坦克和装甲车的老毛子实际伤亡比倭寇还要大。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424159/72682062.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424159/72682062.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