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恐怖灵异 > 大唐天将军 > 第四百五十五章 李隆基的“善言”,四路齐出
    御驾亲征之前,李瑄去兴庆宫探望李隆基。

    李瑄一直以为,李隆基会比历史上活得更久。

    毕竟他没有虐待李隆基。

    但身心打击,与自暴自弃,使李隆基恐难如历史上一样的寿命。

    跃龙殿中。

    李隆基的女儿们轮番照看,给与他心灵上的慰藉。

    李隆基的许多儿女中,也认为李隆基是他们的最后的依靠。

    若李隆基逝世,他们的日子将更难过。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李瑄自如圣人般,上行下效,朝野皆不敢奢靡。

    宗室更是被压制得抬不起头,远远不如开元天宝时尊贵。

    “至尊驾到!”

    随着监礼官的喊声,李瑄穿过宫殿,进入寝宫之中。

    “拜见至尊…”

    昔日的皇子公主,也得低下高傲的头颅。

    此时此刻,李隆基静静地躺在床上,面色如纸般苍白,毫无血色,深陷的眼窝中,黯淡的双眼微微半睁,毫无神采地凝视着宫殿上方的图案。

    他仿佛对周围的一切都已失去了感知。

    瘦骨嶙峋的双手无力地搭在被子上,青筋暴起,似是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病痛的折磨。

    “太上皇…”

    李瑄在榻前对李隆基微微拱手。

    “我不行了,你的权势将稳如泰山…”

    李隆基干裂的嘴唇微微张开,说完一句话后,呼吸微弱而急促。

    这句话像是遗憾,也像是让李瑄放心,他和他的后代,没有能力再撼动李瑄的权力。

    “太上皇何用此言呢,保重身体,会好起来的。待我凯旋,再归来看望你。”

    李瑄坐在榻上,缓缓说道。

    李隆基整个身体犹如一片在秋风中瑟瑟发抖的残叶,生命之火在病榻上摇摇欲熄,让李瑄看了心生感慨。

    “听说七郎要远征回纥。以煌煌威势,解决中原后患。太宗皇帝未完成,由你来完成了…”

    李隆基也想听到的凯旋之音。

    他一直在想,天生李七郎,是在弥补他所犯下的错误吗?

    他终于明白无欲则刚的道理,不贪图享乐的李七郎,有精力去干太多大事。

    大刀阔斧的改革,英明果断的决心,铸就现在的国泰民安。

    安禄山叛乱,使大唐革除太多弊病。

    大唐得以调整方向,驶向苍茫大海。

    灭掉回纥,大唐周边再无忧虑。

    只要核心的中原地区蓬勃发展,就可以向周围行省辐射,再辐射都护府。

    “明日将远征。为华夏将来,回纥必须归化。我欲在草原建立都护府,安边实民。”

    李瑄向李隆基回答道。

    “七郎一定旗开得胜。”

    李隆基也不再想着李瑄遭遇汉高祖刘邦一样的白登之围。

    回纥的实力远差于匈奴。

    更何况李瑄既然御驾亲征,就说明准备充分。

    生命进入倒计时,李隆基也希望大唐能顺利延续下去,他在九泉之下见列祖列宗,也能有所说辞。

    李隆基终于意识到,是自己错了。

    “太上皇放心,既亲征,就怀必胜之势。整个北方,都将成为大唐的牧场。”

    李瑄握住李隆基的手,向他回答道。

    “昔日,我位居中宫,用别人的耳目,充当我的眼睛。以至于民不聊生,我还不自知。那杨国忠欺骗我说南诏胜利,安禄山欺骗我说幽营安宁。还有…”

    说到这里,李隆基不再说下去,他喘几口气,又说道:“自己看到的,才是最真实的。你最信任的人,也会欺骗你啊…”

    “尧舜禹时期,天子巡狩,是为上古圣君…”

    最后,李隆基语重心长。

    最信任的人,却欺骗自己。

    他也不是在这种情况下,刻意指责李瑄。

    而是提醒李瑄,什么监察御史,地方官吏,都不可信。

    他们用种种手段欺上瞒下。

    想想天下都是忠臣,没有奸臣,怎么可能?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李隆基还是希望李瑄能在有精力的时候,巡视天下。

    而不是像他一样,在美丽的长安宫殿中。

    春有兴庆宫,夏有大明宫,秋有太极宫,冬有华清宫。

    一万年如此,就是天上的神仙!

    想自己醉生梦死的时刻,在华清宫说出这番话。

    他不敢相信,那是曾经的自己。

    他不配称之为圣人。

    天宝千载,改元为载。

    是自己欺骗自己。

    古代的“天子巡狩制度”,更能容易体会民情。

    如刘邦和刘秀,以及太宗皇帝,就经常巡视地方。

    而非他一样,在长安没有粮食的时候,被迫去洛阳执政。

    东巡的一次,却是泰山封禅。

    完后,还怕洛阳权贵势大,大拆紫薇城中的宫殿。

    现看到大唐月报,李隆基才知道他在天宝年间做的荒唐事。

    “太上皇之言,我谨记在心。”

    李瑄此言极为认真。

    他比谁都明白人心会变。

    还有一种情况叫由下到上的支配,文武大臣有心无心,会蒙蔽圣听。

    错综复杂的情势,遮住皇帝的眼睛,使皇帝看不见天下黎民苍生;捂住皇帝的耳朵,使皇帝听不到八方的声音。

    皇帝走出深宫,进行实地视察,比单纯看奏章或听臣子们的议论更能了解实际情况。

    一旦承平日久,就是李瑄必须做的事情。

    “我累了,休息一会儿。”

    李隆基确实感觉自己很累,才说几句话,就昏昏欲睡。

    “太上皇,我先回去。待平定回纥,第一时间来看你。”

    李瑄将李隆基的被子往上拽了拽,盖住肩膀,带着侍从起身离开。

    “照顾好太上皇。”

    临走前,李瑄向李虫娘等公主吩咐一声,背手离去。

    当天晚上,李瑄又去探望李适之。

    相比之下,李适之虽不如以前,但身子骨还算硬朗。

    李瑄只是劝说李适之少饮酒。

    又向李适之坦明李隆基时日无多,李适之可以多去那边看望一番。

    若李隆基真的驾崩,由李适之出面,进行国葬,修建陵墓。

    李瑄没有因这种事情,就放弃北征。

    夜晚,李瑄又妻儿告别。

    此行,短则数月,长则一年。

    乾元五载,二月十六。

    晨晖洒金,长安城西北的光化门豁然而开。

    李瑄要从此门出,北上征伐。

    此时,光化门外,甲士森列,刀枪如林,车马无边无尽地蔓延。

    大唐玄龙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朕承天命,御驾亲征…”

    “今回纥新汗不敬大唐,并寇犯边境,倒行逆施,使社稷蒙羞…”

    “昔英武可汗之子叶护太子,朝拜天可汗,以数十年忠臣之谏,使大唐出师讨伐不臣。朕为天下共主,自当应允。”

    “此行,万里迢迢,黄沙漫漫,朕当与将士们同心协力,奋勇杀敌,以保我大唐之疆土,护我万民之安康。”

    “军旗所指,皆为国土;战鼓擂动,唯求凯旋。功成之日,朕必不吝封赏,为将士们晋升军衔…今日出征,唯愿诸将士用命,扬我朝之威,振我军之魂!”

    李瑄身披金甲,手握宝剑,高坐战车,龙颜沉毅,目含威芒。

    他用深沉的声音,向将士宣誓此次出征。

    这是大唐新式禁军第一次出征。

    即便军衔制度还未完全落实,但将士们无不满怀憧憬。

    “万岁!”

    “万岁!”

    不论是为理想而战,还是追求荣华富贵,都被李瑄的话感染。

    他们是天下府兵都想加入的禁军,当不负至尊之托,一战定乾坤。

    在李瑄誓师出征的远处。

    百姓蚁聚,来欢送至尊御驾亲征。

    他们也呼喊如雷,声震天地。

    每一名百姓都认为大唐是因正义而战,至尊一定能旗开得胜。

    这些年来,大唐日新月异。

    相比于天宝年间,百姓的生活肉眼可见的转好。

    长安的粮价也稳定在二十五文一斗。

    虽然价格比开元时期高一倍还多。

    但“谷贱伤农”,大唐终究是以农耕为主。

    适当提高粮价,有助于改善百姓的生活条件。

    购买粮食的,多是一些商贩、权贵、文人、官吏,以及现在兴起的“工人”。

    工人的工资,完全可以承受这种粮价。

    朝廷的农部亲自下场,常平仓维持粮价。

    大唐免除了义仓税,储存义仓粮食,以防止天灾。

    义仓税本就是苛捐杂税的一种。自古以来,都是朝廷用来购买粮食,用以赈灾。

    哪有百姓自己缴纳粮食,自己为自己储存粮食的道理?

    李瑄还亲自发明了许多改善生活的生活用品。

    在饮食上,李瑄发明炒菜,已经有二十炒菜流行于民间。

    长安附近,酒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414407/114982693.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414407/114982693.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