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恐怖灵异 > 大唐天将军 > 第四百二十二章 大唐玄龙旗,税制改革
    锦衣卫出自天宝六载提出,天宝七载建立的常平新兵。

    自天宝十四载,全国常平新兵就有超过十五万。

    因安禄山叛乱,常平新兵被豪强大族腐蚀,再加上那时的常平新兵良莠不齐,没有信仰,一度就要崩溃。

    李瑄成为秦王的时候,廖峥嵘开始改常平新兵为锦衣卫。

    并在洛阳召所有锦衣卫的百总、千总,商议改制事宜。

    也趁机换下一些不可靠的,用军中劲卒代替。

    前后近一年的时间,锦衣卫报备整改,按照李瑄的要求招募一些贫贱子弟。

    在锦衣卫中,即便是人人看不起的奴隶,也可以被重用。

    “锦衣卫分列全国郡县,十八万之数,并不足够。要招募至二十万人。另外锦衣卫的军事训练不可停滞,各道之中,锦衣卫必须有一支千余人的轻骑,另各驿站会为锦衣卫配备专用马匹,用以传递消息。”

    李瑄点了点头,他设立的锦衣卫和后世的锦衣卫有巨大的区别,几乎只套用“锦衣卫”这个名字。

    后世明代的锦衣卫在巅峰时期也有十几万人。

    “请至尊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

    廖峥嵘拱手。

    锦衣卫属于准军事机构,区别就是锦衣卫有监察百官、地方官吏、都督府的职责。

    一旦找到证据,会立刻向锦衣卫总部传递消息。

    现锦衣卫指挥使总部份为金龙司、鸾凤司、万骑司、机要司、天目司、督察司六司。

    其中,金龙司和鸾凤司,是调遣锦衣卫的机构。地方锦衣卫的升迁,全靠两司决定。

    金龙司负责陇右、河西、朔方、范阳、平卢、西域、剑南等边地锦衣卫。

    这类锦衣卫素质更为强悍,绢钱待遇更高,关键时刻还能充当军中斥候,不仅要监察地方,还要逮捕敌国的探子。

    鸾凤司负责内地锦衣卫调遣。是锦衣卫内地位最高的司,其意义重大不言而喻。

    万骑司,负责驿站的马匹准备,以及锦衣卫骑兵战马,锦衣卫的驽马,骆驼,牛车等。而且还拥有属于自己的牧监。

    机要司是锦衣卫的文职机构,掌握锦衣卫成员的信息,其内诸房,包括财政、补贴、重要文档、信件的封存,都在机要司之中。

    天目司则是锦衣卫中最神秘的机构。其内成员多不是天下人看到的锦衣卫,他们可能是商人、百姓、游侠、刀笔小吏、捕快,甚至可能是官吏、将士,总之无孔不入。

    督察司设在长安,是监察锦衣卫自身,审核锦衣卫内部,以免出现不可控制的事情。而且举报锦衣卫,也是在督察司,对内部震慑意义更大。

    另外,锦衣卫还有精锐的部队。

    射生,专攻强弩、手弩,例无虚发。

    神捕,专断大案、悬案,缉捕盗贼。

    内卫,专门暗中保护皇帝出行。

    彍骑,百里挑一,精于骑射。

    通过一系列架构,相互制衡,使锦衣卫平稳运行。

    只是李瑄还不甚满意。

    想最大效果发挥锦衣卫,还得设立更多驿站,将艰难的道路修通。

    郡县锦衣卫素质还不足,整体成熟最少五年以上。

    现在许多官吏对锦衣卫不以为然。

    殊不知,很快就会成为他们的梦魇。

    “峥嵘,你觉得锦衣卫该如何长久发展下去?”

    虽然是他为锦衣卫指引方向,但他还是征求意见。

    后世锦衣卫的腐朽历历在目。

    “百总、千总,要不断去轮换驻地,以免在地方盘根错节。能者上,庸者下,以功勋嘉奖,使底层锦衣卫服众。至尊曾说过,万事万物,没有一成不变。需不断调整和改制锦衣卫,使其成为保卫国家和百姓的武器…”

    廖峥嵘想了想,向李瑄回答道。

    “中央军校中,我会单独开金龙堂和鸾凤堂,培训锦衣卫,这两科就交给你了。”

    李瑄没有太多心思去管理整个庞大的锦衣卫。

    尽可能地让廖峥嵘去做,让他成为一个合格的锦衣卫指挥使。

    那些平民出身的科举及第者,会调入锦衣卫的文职部门,用以辅助锦衣卫之事。

    另外,驻扎地方的锦衣卫也要屯田。

    能省一点是一点。

    除贱为良运动,已迫在眉睫,李瑄开口说出召廖峥嵘来的主要目的:“密奏郡县锦衣卫,让他们入乡里对地方百姓宣传,朝廷准备向佃农、农奴、少地百姓分发土地,并会组织一批有意者移民到西域,只要举家前往,每户会分一匹马,一头牛,十只羊,一百亩耕地。路上耗费的粮食,皆由官府出。”

    “臣遵旨!”

    廖峥嵘领命。

    李瑄知道,这些消息一定会传到豪强大族耳中。

    但李瑄没说铲除豪强大族,只是宣传分地、移民。

    豪强大族不到绝路,不会造反。

    之所以如此,是想在他除贱为良的时候,佃农和农奴别被豪强大族忽悠了。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既然分地,就必须让土地兼并的豪强将土地吐出。

    大部分土地,掌控在小部分人手中。一旦农民遇到天灾,食不果腹,起义是必然的事情。

    锦衣卫先宣传到位,将损失降到最低。

    自古以来,豪强大族成气候的也有不少。

    百姓一旦被忽悠,就会盲从。

    就像这次安禄山叛乱,除了地痞无赖外,有不少良家百姓参与其中。

    李瑄又和廖峥嵘商议一些其他要事后,使廖峥嵘退下准备。

    通过天策府,秘书监,锦衣卫,将国家牢牢把控。

    三省六部的朝廷机构,实际上可以被视为后世的“内阁”,只管国内改革发展,整饬吏治。

    “启奏至尊,东北传来消息,契丹、奚、同罗,进攻室韦和渤海国,大败而回!”

    廖峥嵘走后不久,兵部尚书封常清将此重要军事禀告给李瑄。

    “奚与契丹,在安禄山之乱中,精锐丧失大半,其部落又极为分裂。未能成功,也在意料之中。”

    李瑄不觉得意外。

    安禄山死亡后,奚、契丹、同罗,立刻倒戈,向大唐求和。

    奚与契丹几乎倾国之力,帮助安禄山进攻大唐。

    入时猖狂,败则投降!

    天下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

    所以李瑄使用驱狼吞虎之计,让奚、契丹、同罗去进攻室韦,以及以黑水靺鞨为主的渤海国。

    如果不攻,唐军就征伐他们。

    当前,奚、契丹,除了东北一带,他们无地可去。总不可能与回纥抢地盘吧?

    借磨延啜一个胆子,他也不敢去庇护奚、契丹。

    可惜,奚、契丹元气大伤,春季发兵,短短一个月时间,就被室韦、靺鞨大败。

    此消息为平卢都督王思礼快马传来。

    “陛下,趁靺鞨、室韦,一而再再而三元气大伤,可令东北诸都督府派骑出征,将两国打败。”

    封常清建议道。

    自上次陈述后,他知道东北对大唐的重要性。

    一百多年来,不断地降、叛,也不是办法。

    只有将他们灭亡,像迁高句丽一样,将他们迁入大唐,才能一劳永逸。

    “恩!传诏,令太原都督郭子仪、范阳都督李光弼、平卢都督王思礼。只率领骑兵,以及驽马、骆驼,深入东北,进攻室韦、渤海国。我们有众多靺鞨、室韦俘虏,让他们为大军带路。”

    靺鞨、室韦,先后经历大战,损兵折将,李瑄不想放过此次机会。

    在他心目中,那一块宝地,比西域更适合移民。

    事实上,室韦和渤海国,都是农牧合一的民族,他们种植有五谷。

    三都督府距离最近,共计出骑兵五万,有契丹、奚部辅助,必可马到成功。

    “遵旨!”

    封常清领命后,着手拟定诏书。

    西南与东北一定,国家就可彻底停止刀兵,全力发展。

    即便现在的战斗,也只是属于局部战争。唐军离敌人的距离在可接受范围之内,骑兵队伍携带一定粮食,带着牛羊行军,不会浪费太多时间。

    四月十日,太极殿,朝会。

    “陛下至…”

    “臣等拜见陛下…”

    文武百官向李瑄行礼。

    自李瑄登基称帝后,不再在中书省政事堂议事,而是固定在太极殿中。

    “众卿平身!”

    李瑄已稍加适应皇帝的尊位,龙袍在身,冕旒在首,君临天下。

    他立志成为勤政爱民的好皇帝,常夙兴夜寐,规划地方事务。

    还有诸多事情要做,忙不过来。他也深知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道理。

    一定要将基础打好,他才能更深化地颁布策令。

    “谢陛下!”

    文武百官向李瑄拜谢道。

    “今日朝会,朕向诸卿展示一物。”

    朝会一开始,李瑄令秘书监学士,捧着一物,从幕后而出,来到朝臣中间的香案前。

    文武百官一眨不眨地看着,想知道李瑄要搞什么花样。

    李瑄的奇思妙想多不胜数,那高屋建瓴的风格。

    有的时候高瞻远瞩,他们也不得不服。

    许多制度上的东西,文武百官不怎么认可。

    但李瑄以德服人,总是叫不服的大臣,到政事堂与他“辩经”。

    李瑄精通辩论,他当皇帝以后,不再强辩,以免陷入自证陷阱,而是抓住大臣们的漏洞,往外撕扯。他最擅长“引经据典”,特别是儒家经典,正常人不可能完成,却是李瑄致胜的法宝。

    “展开吧!”

    随着李瑄的一声令下,秘书监学士将手中捧着的东西缓缓展开。

    这竟然是一面旗帜。

    非是三角形战旗和一般的战旗,而是更大的长方形旗帜。

    此旗面底色为玄色,寓意深沉厚重与威严神秘,象征着国家根基之稳固,可承载万物兴衰。

    旗心处绣有一条金色的神龙,神龙身形矫健,蜿蜒盘旋,吞云吐雾,龙鳞栩栩如生,在玄色背景下闪耀着华贵光芒。其双目圆睁,似洞察世间万象,龙须飘动,仿佛携带着天地灵气。

    神龙象征着君权天授,是国家至高无上权力与威严的体现,亦代表着国家在风云变幻的局势中能够兴云布雨、掌控乾坤,庇佑子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旗的边缘镶有一圈朱红色的锦缎,宽约三寸。朱红之色鲜艳夺目,与玄色相互映衬,既彰显出国家的庄重肃穆,又不失活力与热情。这朱红色锦缎上绣有连绵的金色如意云纹,云纹飘逸流畅,寓意吉祥如意,象征着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福泽绵延、顺遂无虞。

    “此为哪军战旗,不同凡响!”

    “至尊何故将战旗带到朝堂?”

    “漂亮、华丽、潇洒…”

    “我觉得此不像是战旗!”

    文武大臣若有所思。李瑄在朝堂上展露新战旗太突兀。

    大唐有龙形战旗,只是不太精致而已。

    “此非战旗,而是国旗,名大唐玄龙旗,代表国家的旗帜。是天下万众一心的象征,是大唐繁华昌盛的见证,今后任何郡、县、附属胡部领地、大唐附属国家,必须悬挂国旗…”

    李瑄向文武百官解释道。

    自古以来是没有国旗的,只有各种战旗,可以辨别身份,而国旗是后世国家主权意识的产物。

    他认为就算是大唐无敌天下,也需要国旗。

    小小一面旗帜,能凝聚国家,使国家更团结。

    大唐战旗五花八门,没有代表性。如果一面深入人心的旗帜,彻底插满天下。

    大唐的商人、旅客,跋涉千里,到达异域胡天,还能看到城头所插的国旗,必能鼓舞人心。

    设立国旗的时候,李瑄本来想设立成有寓意的方方条条、星星三角,但突然又觉得国旗新始,那样百姓根本看不懂,也不适合此时代。

    华夏的图腾是龙。

    既如此,以龙为国旗,配合朱红色的边缘,形成华夏第一面国旗,让百姓一目了然。

    龙也代表祥瑞,寓意比那些花里胡哨的强太多了。

    “启奏陛下,大唐诸军有战旗,现有旗帜,是否多此一举。”

    刑部侍郎王玙向李瑄禀告道。

    这是许多大臣的想法。

    中原王朝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意识极深。

    不是没人想过国旗,而是以天朝上国自居,不需要国旗。

    大唐的兵马只要出现,就代表泱泱大国的身份。

    “朕不赞同此言。对天下万民来说,国旗可以小窥大,培养他们对国家的概念。另似朕诗中汉家旌旗满阴山一样,有国旗升起的地方,既为大唐的疆土。”

    在他眼里,国旗不是用来分辨国家,而是凝聚人心。

    他要天下插遍大唐玄龙旗,让胡人入所过城池的时候,敬畏地看着城头上的猎猎旗帜。

    文武大臣沉静片刻,没有劝说李瑄收回成命。

    在文武百官心中,劳民伤财的事情才是大事,治理国家才是大事。

    这种意识形态的东西,他们眼中并不重要。

    每一个县一面旗帜,整个国家也花费不了多少钱。

    “来人,将此面国旗,升至明德门城楼上。”

    李瑄见此,吩咐一声。

    下个月,大唐玄龙旗的建立,在大唐月报上肯定是头版头条。

    “遵旨!”

    秘书监学士收回大唐玄龙旗,退出太极殿。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414407/114982660.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414407/114982660.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