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恐怖灵异 > 大唐天将军 > 第二百九十九章 天宝九载,重要的抉择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在这花朝季节,杨玉环想曲江花开,李隆基决定提前返回长安城。

    对于华清宫的温暖,李隆基一再回首。

    那一夜的花火不忘,此是他享乐的天堂。

    他觉得自己的后半生,都将会如此,他与他的玉环娘子一起,春在长安,冬在华清。

    唯一的遗憾,就是岁做不饶人。

    在有限的岁月中,李隆基只想享乐。

    他在华清宫的时候,平均七日一朝。

    那时的文武百官认为是天寒地冻,圣人年纪大,不能伤害身体。

    平民百姓也能理解。

    六十多岁了,花甲之年。

    太宗皇帝活了五十二岁,高宗皇帝活了五十六岁,中宗皇帝活了五十四岁,睿宗皇帝活了五十五岁。

    百姓和大臣,都认为李隆基年纪大,颐养天年是常理。

    但回到长安,哪怕是春意洋洋的季节,李隆基也经常数日不朝。

    他可以起早,和杨玉环一起到太液池、曲江赏花。

    然绝对不会去参加早朝。

    此时朝堂不伦不类,首席宰相李林甫没有决策权,李瑄只是第三宰相。

    李隆基认为李林甫老了,但他不想罢去李林甫的右相之位。

    哪怕高力士暗示这样会使矛盾越来越大,李隆基依旧无动于衷。

    如果李隆基勤于朝政还好,但他偏偏只过问一些军政大事。

    他掌控权力,却无心去理枝末。

    这种怠政现象,使两派力量倾斜。

    在明争暗斗中,时间迈入天宝九载三月。

    李隆基并没有兑现他的承诺,今日过年连续下雪,李隆基依旧在华清宫享乐。

    只是再次表演的花火,让他走出华清宫中。

    天宝九载的三月下旬,李隆基从华清宫回到长安城,比以往更晚。

    弹指一晃的天宝八载发生许多大事。

    对李瑄意义最重大的,要当属裴灵溪为李瑄诞生长子。

    去年八月,在李瑄彻夜难眠的等待中,母子平安。

    李瑄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

    一脸数日,都沉浸在喜悦中。

    李隆基按照承诺,在满月的时候,赐李瑄襁褓中的长子为太中大夫。

    这是一个标榜身份的从四品散官,代表着身份尊贵。

    李瑄为长子起名李奕,有着积累、光明的含意,李瑄希望儿子将来能博学多才,光明正大。

    另外让李瑄高兴的是,去年六月,姜月瑶怀有身孕,十月霜儿也有喜。

    李瑄希望她们能在今年顺利诞生子女。

    天宝八载,长安最有资历的大臣,有唐以来可以与李延寿、刘知几齐名的史学家,秘书监吴兢逝世,享年七十九岁。

    李瑄亲自为他题墓志铭,赞叹吴兢是“董狐、太史公”那样的史家。

    曾经张说为宰相的时候,请求吴兢更改几个字,哪怕跪地,依旧被吴兢义正言辞地拒绝:“如果顺从您的请求,那么这部史书的笔法就不能算是正直的了,这怎么能让后世相信呢?”

    所以李瑄才会用董狐直笔赞美吴兢。

    吴兢死后,李瑄用一个月时间,整理史料,发现近几年的史料从战争到民生,以及地方事迹,都有一定隐喻。

    李瑄没有告诉李隆基,而是下令将史料封存,入国史馆典藏。

    同时,八月的时候,永嘉郡太守王忠嗣因病去世。

    年轻时王忠嗣赛高原苦寒,骁勇绝伦,难免留下伤病。

    再加上离开军旅,郁郁寡欢,一病不起。

    这位年仅四十五岁的盛世名将,退出历史的舞台。

    没有人不为他惋惜。

    李隆基得到此消息后,并没有对王忠嗣进行追封。

    本来李瑄想将太公尚父庙,改为武庙,增加武庙六十四将,把王忠嗣位列其中。

    但看到李隆基对王忠嗣的淡漠后,李瑄决定等以后再说。

    历史上的王忠嗣生前是悲剧,死后也是悲剧。

    在唐代宗的时候,增设武庙六十四将,连张齐丘都能进入,但王忠嗣被排除在外。

    作为王忠嗣的老部下,这或许就是李瑄今后要做的事之一。

    李瑄可以想象,王忠嗣去世以后,东北的胡儿弹冠相庆。

    因为王忠嗣是安禄山的大威胁。

    等国家有难的时候,就算李隆基看王忠嗣再不爽,也会重新征用他。

    现王忠嗣一死,军事上只剩下李瑄这一个大敌。

    在天宝九载二月,李瑄的好友王维的母亲去世。

    王维从小丧父,是他的母亲一手将他抚养长大。

    由于王维的母亲信奉佛道,以佛教菩萨维摩诘为名称,起名“维”,字“摩诘”。

    因此,王维辞去所有官职,为母亲守孝三年。

    处理完母亲葬礼后,王维向李瑄告别,表示暂时不能支持李瑄的新法推行。

    李瑄理解王维的丧母之痛,没有布置酒宴,只是出长安为王维送行…

    去年五月,李瑄彻底解决府兵制之事。

    府兵虽然制崩坏,但遗留的问题非常多。

    全国依旧有许多折冲府,尸位素餐的人比比皆是,连累地方和国家财政。

    自西魏起,至北周、隋唐,府兵制闪耀一时。

    这种战时为兵,停战为农,兵农合一的制度,在一百多年间,叱咤风云。

    但是从高宗皇帝、武则天以来,战事不断,兵役繁重,百姓避役,兵士逃亡,使府兵有逐渐有瓦解的趋势。

    到李隆基治下的开元前期,尤为明显。

    那时边军虽众多,但良莠不齐,折冲府兵员开始逃亡,开元十年的时候,张说上奏李隆基修改条令,减少劳役招募壮士,是以“募兵制”形成。

    府兵制的崩坏主要还是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均田制遭到破坏。府兵征发的对象本是均田制下的百姓,均田制破坏,府兵制也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

    因为无地可分,折冲府必无兵可交。

    先前,折冲府有木契、铜鱼,朝廷征发时,便下敕书与木契、铜鱼,都督与郡府参验合符时,然后才发兵。

    在折冲府无兵可交的情况下,应充府兵者皆逃匿。

    留下折冲府,必然会影响朝廷的行政。所以李瑄在摸清楚各地的折冲府后,和历史上的李林甫一样,开始整治。

    他奏停折冲府上下鱼书,标志着府兵制彻底破坏。

    他比李林甫更狠,把诸折冲府兵士、马匹、武器等都上缴长安。

    但是保留各级“折冲都尉”的职事官,作为对边将身份标榜。

    实际上,诸郡已经彻底消亡折冲府,其管理的属吏皆取消,等着考核,选择优良。

    节省朝廷一大笔开支。

    那些被裁掉的官吏,平时翘着腿就能吃空饷,现在却对李瑄产生憎恨。

    因为李瑄太绝,把他们饭碗断了。

    募兵制实行,其最大的劣势,就是让财政负担加重。

    但李隆基将此变为节度使,由节度使收地方赋税养兵,看似减少朝廷财政负担。

    但掌军政财为一身的节度使,终将尾大不掉。

    曾经,张说从六十万府兵中选择十三万精兵,充实京师的禁军,甚至还组成彍骑卫队。

    使得长安兵强马壮。

    但再精的兵,三十年后,安逸享乐,又有几分战斗力呢?

    李隆基认为最优良的马匹,最精制的铠甲在长安,再加上他得意的“监军制度”,足以让他掌控天下。

    他以为的“强干弱枝”,早已扭转为“弱干强枝”。

    他认为忠心耿耿的边将,正在守卫着他的江山。

    他在杨玉环的羞花之容下,醉生梦死。

    或许去年刚开通的荔枝道上,剥下鲜嫩的荔枝皮,美人一笑,比什么都值。

    去年七月的时候,在以吐蕃怀恩赞普、回纥英武可汗、南诏云南王为首,还有西域等数十个国家、部落,联名上书尊李隆基为天可汗。

    享受和李世民一样的荣誉。

    这让李隆基更加膨胀。

    去年八月十四日,西域小国护密国王罗真檀入朝,他看到长安的繁华,不想回去,请留宿卫,李隆基许之,拜为左武卫将军。

    护密国是李隆基在开元八年册封的小国,当时大食诱护密部,其心向唐庭,守节不从,所以李隆基封其为王。

    罗真檀到长安享福以后,其在长安为质的儿子,回护密继承王位。

    也是这个月,吐火罗叶护请发兵击朅师国。因为朅师国似乎与大食眉来眼去。

    以前朅师有前科,一直以吐蕃马首是瞻,李瑄降伏吐蕃后,朅师才投靠大唐。

    但大唐终未有兵马在朅师。

    李瑄对此沉默,因为他知道接下来西域要发生一系列大事。

    李隆基现在是独尊天下的“天可汗”,对不朝拜的大食肯定是不顺眼的。

    他同意吐火罗叶护攻击朅师国。

    同时,膨胀的李隆基诏令黑衣大食的领袖艾布阿拔斯,让他纳供于大唐,并退出昭武故地,恢复大唐旧封。

    艾布阿拔斯本来不是哈希姆家族的领袖,他在天宝八载,继承哥哥的族长之位,并得到黑衣大食“伊玛目”的职位。

    伊玛目是率领者,表率的意思,表明艾玛阿拔斯成为哈希姆家族的领袖。

    李隆基问李瑄大食局势的时候,李瑄分析艾玛阿拔斯必将推翻倭马亚王朝,成为阿拉伯帝国新的掌控者。

    历史上的阿拔斯王朝存在五百年,在蒙古西征的时候,与阿拉伯帝国一起轰然倒塌,朝代与国家,同时埋入历史的尘埃中。

    从此,阿拉伯不再是一个国家。

    李隆基认为艾玛阿拔斯一个起义军的新继任者,会畏惧大唐的天威,任由他拿捏。

    殊不知在诏书到达大食的时候,艾玛阿拔斯率军攻占大马士革,推翻伍麦叶王朝统治。以艾布·阿拔斯为首的哈希姆家族利用人民起义的成果,被拥立为哈里发。

    开国君主没一个简单的,艾玛阿拔斯可是自称“萨法赫”,此为屠夫之意。

    意思是要铁血统治大食,李隆基的诏书,不仅不会让新锐的艾玛阿拔斯俯首称臣,还会让他愤怒。

    黑衣大食出使大唐,从来都是平等的礼节。

    大唐凭什么统治大食?

    他们认为自己高贵不可侵犯,李隆基这种无疑是对他们的亵渎。

    哪怕战胜吐蕃也不能,因为他们心中有至高无上的神祗。

    天宝八载的科举,李瑄录取进士足足六十八人。

    震惊朝野!

    因为科举录取的进士,往往是二三十人。

    同时,吏部铨选官吏全部完成。

    因为赵奉章考核掉的官吏,有数百人。

    李瑄优先将诸科及第者、进士,安排到地方为官,然后才是门荫入仕者。

    平民百姓科举通往仕途的道路更宽。

    许多本无法及第者,都能踏上仕途。

    他们的质量,远远超过门荫入仕和举荐入仕的官吏。

    科举入仕,包括明经等在大唐的官员比例不到百分之十五。

    这种比例太低,李瑄将来一定大幅度增加。

    从明经到进士,及第数量扩大是必然的。

    如此情况下,更多的文人士子发奋读书,因为他们心中的希望在变大。

    当然,李瑄也在天宝八载的科举上,向文人士子提出“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能理念。

    进士科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锐意进取的年轻人,甚至刚刚及冠。

    他们天资聪颖,可能本就不适合做官,一辈子皓首穷经,对镜白发,是国家的损失。

    他希望这些满腹才华的落第者,不必过多拘泥于科举,也可以保命济生堂,学习医术。

    十年之内,若成为良医,依旧前途无量。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句话也表达了天下文人如果不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那么就希望在医学领域做出贡献,以拯救天下苍生。

    李瑄身为宰相,把相与医匹配在一起。

    就是希望大唐有朝一日,不缺少医生。

    甚至在大唐医道上,继往开来,无限升华。

    李瑄能地位和所作所为,使他的话语非常有信服力。

    有数百名年轻文人,转身进入济生堂,投身于医道之中。

    李瑄通过中书门下堂,将长安东的官家田地,再划十顷为药田。

    常平新法,又经过一年多的布置,已经传遍天下郡县。

    由于常平新法在常平粮仓的基础上实施,每一郡,每一县。

    都有常平粮仓。

    使得常平新兵到位,法令至。就可以进行实施。

    李瑄在一年内,处死三名郡守,十七名阻挠新法县令,将他们的头颅传递诸道郡县。

    使得地方官吏知道李瑄要大开杀戒。

    但贪官污吏数不胜数,李瑄根本杀之不尽。

    他只能凭借常平新兵的告密。

    郡县在得知常平新兵是李瑄的密探以后,做什么事情,都防着常平新兵。

    而常平新军表面上只是收账的,没有更大的权力,无法干涉郡县政务。

    当一只大手遮蔽的时候,常平新兵也没有办法探索更多消息。

    通过百姓的打听,罪证又不足。

    李瑄杀人不是平白无故,也是讲证据的。

    但由于律法的严厉,官吏们还能老老实实,豪强大族忍痛。

    常平新法的成果竟然有上升的趋势。

    这让李瑄十分矛盾。

    百姓能不被豪强兼并,李瑄是开心的。

    但他的时间越来越少,这与他的理念,背道而驰。

    “相公,今年的梨树,好像有一枝枯萎了…”

    姜月瑶挺着大肚子,来到后花园,向在梨树下看书的李瑄说道。

    听到姜月瑶的话,李瑄才抬头。

    他之前没注意,确实有一枝梨花未开,还挺大的一枝。

    “梨树太老了,既然枯死一枝,就该将它剪去。”

    李瑄幽幽地说道,又长出一口气。

    不能再等下去了。

    终究要走那一步。如果不下定决心,他现在的光鲜,将犹如泡沫一般。

    看到姜月瑶抚摸着肚子,李瑄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414407/100686156.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414407/100686156.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