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恐怖灵异 > 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 第553章 上林苑之争(求打赏月票全订!)
    “世子,礼是用来维护纲常人伦的。并不是每天和人做一样的动作,穿固定的衣服就是礼。”

    淳于越急忙出言阻止。

    其他儒家大能,眼看嬴政的身边已经围满了武将功臣,根本没有他们的立足之地。

    今天一大早,这些在天下都赫赫有名的儒家门派代表人物的,都齐聚在扶苏身边。

    当然也主要是因为,周青臣跟在嬴政身边。

    他们顿时都转头奔向扶苏而来。

    这种局面,无疑是公然把扶苏拱向一个亲儒的高台。

    半个在秦国的儒家,都把希望落在扶苏身上。

    “一个国家的人若是都失去了礼,那得乱成什么样子。世子贵为王子,应该是臣民表率啊。”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一个人的行为举止,都要讲规矩明礼仪,这样才能取得成功。连礼仪都不愿意去遵行,那说明只是急于求成的无用之辈。”

    儒家讲话,可不会那么修饰。

    胡亥还在地上站着,一群大儒高冠长袖,气势巍峨,俨然高大的山体,只对着他这块小石头各种倾轧。

    儒士们对着胡亥指指点点。

    “世子,您说错话啦。子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世子现在去改正,纠正还是来得及的。”

    “世子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礼的存在,是通过让世子待人接物都有度。天底下万事万物,都是此消彼长的,是不断变化的。礼仪的功用,就是给所有人行事一個准则,让大家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样的事,对待什么人要用什么方式。如果世子不学习礼仪,那就是要丢掉做人没有最基本的准则。以后世子将会吃大亏的。”

    “世子。你不该这么说话。世子只是学习了儒学不过小半年的时间,儒学的奥义还没有参透。现在放弃,那就是半途而废。等到有一天世子真的学习了并且按照儒家的教义去做了,到时候世子就会成为世人仰慕的君子。”

    胡亥咬着手指头,他没想成为世人仰慕的君子啊。

    “世子。人是改变不了周围人的,除非从自己做起。学习礼仪,就是规范自己,修正自己的起点。只有让自己行为规范,这样才能让其他人跟从您。”

    这些博士仆射围着胡亥,对他进行了非常激励的言论教导,胡亥只听得周围的蟋蟀和蜜蜂跟他们一样嗡嗡嗡嗡地乱叫。

    十几位儒士聚在一起,他们今天也都身配长剑,都是准备去打猎的人,听到胡亥这么说,顿时间气势加倍。

    胡亥只听得这些人一派胡言,每个人都说得不一样,吵得他脑子疼。

    就连其他公子,他们过去都只是被相同的老师教导,在一个班上课。

    十几个人对着一个老师,吃亏的自然是老师。

    从前他们只羡慕扶苏,有老师单独教导;等到见到胡亥,他们才知道,一群强大的老师,对着一个弱势的学生都会做什么了。

    他们会把自己脑子里的东西,全部贯彻到这个孩子身上。而对方根本无力反抗。

    胡亥,瞪大眼睛,他左望右望,看来看去,这些人只敢对着自己大呼小叫,不就因为他年纪最小吗。

    只是他们始终不敢言大哥有过错什么的。

    甚至于,他们都不敢背对着大哥。

    胡亥瞪大眼睛,左望右望,他钻到了扶苏身后。

    这些儒士立刻止住了言,他们纷纷对着扶苏恭恭敬敬的,再没有方才咄咄逼人的气势。

    “君不见,那些平日里最是恪守礼仪的,私底下却最是乱为吗?我记得孔子的初衷,可不是强迫世人都去遵循礼仪。孔子只是希望,天下的人都能够心中自觉自发的遵守礼。”

    一众大儒闻说是话,先是拷问自己一番。

    他们仔细盘问自己,始终不曾记得祖师爷曾经这么说过。

    随后众人望着淳于越。

    淳于越不肯言语。他原本就在受扶苏重托,做改进儒家学说的事情。

    淳于越发现,儒家的要求某种意义上对人的要求太高了。

    哪怕是贵族家庭里的孩子,让他们去学习这些精华也很困难。

    何况那些平民之家的孩子呢。他们连饭都吃不饱,连衣服都没得穿。

    学什么礼仪呢。

    不是谁都能像颜回一样啊!

    此前为了让臣民觉得儒学能够接受,所以淳于越已经在试着把那些对自己要求高的东西删减掉,只让民众听从、学习、接受、奉行一些简单的东西。

    这个实用的方法,还是李斯给他出的主意。

    众儒士望着淳于越,“先师没有这么说过吧?”

    淳于越自然摇头。

    其他儒生这下也终于确信,太子这话是缪解,孔子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太子,若是凭借人自觉自发,那就失去了教的本义。这样天下人就没有老师了。何况,孔子从未说过这样的话。”

    “你们的意思是,孔子没有说过的道理就不是道理。孔子没有说过的话,就不能成为道理,更加不用遵循?”

    众人支支吾吾起来。

    扶苏振声,“问你们是不是?”

    儒生个个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们自认为做人要谦虚谨慎,没有到达一定的境界,就不可以公然说什么论断。

    面对扶苏,也始终恪守这样的约束,坚持不肯逾越规矩。

    众人还是没有给出回答!

    “我命令你们,回答我,是还是否?!”扶苏再度振声。

    四野都悄寂下来。

    诸公子、萧何、刘季、夏侯婴、曹参,一行人望着扶苏都呆住了。

    “太子说得有道理。”

    “是还是否?”

    “否!是我们遵从了死板的道理,孔子从未说过,不是他说的话,就不是真理。”

    淳于越站出来了。

    一众儒生顿时慌了。本以为今天跟着太子,他们可以得到些什么,结果反而让太子把他们的门面给砸了。

    “要我说,道理就是那个道理,说出来大家都觉得合适的道理,都觉得道理就该是这样!”

    “你们说是不是!?”扶苏持剑望向自己十多个弟兄。

    众人先是被扶苏震住,半天没有人回过神来。

    像极了面对嬴政一样。

    将闾很快就道,“太子所言极是。人人心中有一个衡量是非善恶的标准。”

    公子高也站出来道,“太子说的是,道理就在我们自己的心中。能够打动我们内心,并且驱使我们按照良善的方向发展的,那才是真正的道理。”

    扶苏站定,“本来就是这样。现在的人,连评判什么是真理的标准都给不出来,都在那里谈论真理。”

    “我以为我诸位兄弟们说得都不错。人人心中都有个是非标准。那么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是非标准来就是了。”

    “如果自己能够找到心中的是非标准,并且按照那个是非标准去做。之后自己不违背本心中的标准就可以了。”

    “譬如大家都认为别人对待自己好,自己理当回报。但是有些人为了自己的私欲,反而对别人恶意伤害。那这就是违背他自己的本性。”

    “这样的事情是他自己个人所做的,他违背了他自己的良心。固然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但是他早晚要受到应有的惩罚。”

    “可为什么现在的人总是把这样的事情扯到公序良俗上呢。现在的人,天天大谈社会公德,维护公德。”

    “可是连德行的评判标准都有问题,又谈什么维护公德呢。”

    “很多时候,民众被坏人、坏的学说蛊惑,失去正确思考的方法,渐渐落于下乘。”

    “听到别人这么说,这么做,做了坏事儿也没有第一时间得到惩罚。所以有人认为大家都这么做,自己这样做也没有问题。”

    “一旦这些人之中的某人或某些人因为做了同样的事情而被惩罚,被攻击。这时候就开始大喊,这不公平。”

    “这确实也不公平。因为道德的准则本来在每个人心中都不同。”

    “而有的人起了恶念,哪怕是好的主张,最好的制度,落在他手里也照样会拿去做伤天害理的事情。”

    “明明一切的一切,全在乎自己的心。能不能把自己的心守住。却非要扯到外事上,把原因归结在外面。”

    “现在的学说,到处在教人学这个,师那个。可是没有学说教导人在学习前先问问他自己,他的心是怎样想的。”

    “你们怎么不问问胡亥,他想不想做个君子?你们怎么不问问胡亥,听你们讲课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伱们教导胡亥,是为了成全胡亥还是为了成全你们这些所谓的老师自己?”

    胡亥躲在扶苏身后,他巴望着扶苏的神色。

    今日被众师围逼责问,只有大哥出言帮助我。

    但是比起这个恩德,胡亥却被扶苏那句话给震慑到了。

    你们怎么不问问,自己是否愿意去学习;自己又是否愿意学做个君子。

    “为什么非要把自己的标准加在别人身上呢?孔子自己都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你们愿意把胡亥的道理标准加在你们自己身上,那你们今天就可以施教了。”

    扶苏把胡亥给拉了出来。

    众人都望着胡亥,忽然间记起来了小时候的自己。

    每个人,在年少的时候,都很困惑,为什么大人说的和做的不一样。

    只是也有人羡慕胡亥。怎么他们小时候,没有扶苏这样一个人,在别人给他们讲那些大道理时,站出来帮他大声喊出自己的选择,自己的想法。

    也许真正的教育本来就是事先告诉被教育者,做一件事选择不同的方式,会有不同的结果。教育者本来做的就应该是教导孩子做出不同的选择会导致不同结果,而让他自己去选择。

    而不是一上来地告诉他,你只有成为道德至高至上的君子,这样才能算是学习有意义。

    淳于越见识过扶苏庭辩,他很自然地保持沉默。

    对付扶苏,只能用武力。其他的休想。

    可是新来秦国的几位大儒,比如周术,他对扶苏的了解并不多。

    在秦国,到处都是有权位的人。

    他们曾经看到,那些道德低劣的人被人加以修饰,捧上神坛,甚至尊为道德楷模;连周青臣那样的伪君子,都被人称为大儒。

    一只蟑螂出现在地面上,周围还跟着一群小人。这些清正君子一个个都躲周青臣等人躲得远远地,唯恐避之不及。

    除了那些滥竽充数的小人总是得到与之不相匹配的吹捧和赞誉。

    还有一种让大家都感到不齿的行为也非常广泛。

    某些人靠着自己权力大,麾下聚集名士,将他人的指挥和才华,落在自己的名字上。

    他本人没有什么才能,只是靠着周围的人崇拜他的权位,把他人的才智和功劳落在自己身上。

    这样的人,尤以秦王最为典型。

    以李斯最为助长这样的风气。

    那么他的臣子,难道会比大王做的更好吗?

    当然不!

    既然已经知道大家平日里都吹捧的都是有权位的人,那么扶苏被捧到天花板上,很难不让人怀疑他的是不是被人吹上去的。

    周术就是这么想的,他就问扶苏。

    “我听闻太子平日里好读韩非之说。太子势必了解韩非之师荀卿之学说。”

    “我还曾听人说,太子认为,治理国家,一定要注重师道。”

    “太子不止一次提出,师教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难道太子不知道,荀子将教师视为治国之本。荀卿不仅把国家兴亡与教师的关系作为一条规律总结出来,更把老师的地位提升到与天地、祖宗并列的地位。”

    “荀卿认为学生必须要尊重老师,荀卿更认为学生要对教师的无条件服从。荀卿曾说,师云亦云,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

    “教导学生,权力本来就应该全部都在老师手中。怎么能通过询问学生来决定老师是否教,怎么教呢?”

    “难道太子认为,七八岁的孩童,他有自己做出决定的能力吗?”

    周术发出了一连串质疑。

    周围的人也都望向扶苏。

    扶苏只反问一句,“难道说,老师的职责本身不就在于教导学生让他有自我思辨的能力,自我选择的能力吗?”

    周术顿时哑住。

    他望望淳于越。

    淳于越则在看流水。

    “为什么周仆射说要让老师处于绝对的地位,老师说什么,弟子就要说什么。难道说荀子说的话,就一定是对的吗?”

    “我记得荀卿曾经说过,老师教导学生要让他学会的能力就是闻见知行。行就是要让学生在明白道理,掌握规律之后,能够实践它。”

    “为什么要让老师掌握绝对的权力,师父说什么,弟子就要说什么。这样的弟子,他所实践的,只是遵照老师的旨意去行事。”

    “我听说荀卿曾经有不少弟子。但是只有三个人很出名。一位是当今廷尉李斯,一位是法家集大成者韩非,一位如今在我麾下,昔日御史张苍,如今的督军令。”

    “这三个人,他们哪一个是真的按照了荀卿的说法去做呢。”

    “他们成功,不就是因为他们超越了他们的老师,所以才能在天下闻名吗?”

    “我想老师教导学生,恐怕第一句应该就是,你想要学习什么,随后老师再根据学生想学习的去教导他。”

    “非但如此,在教育的师生关系之中。老师不仅仅不应该处在绝对的权威地位,而是应该把自己摆在最下面的位置!”

    “孔子的学说,本来就是围绕《易经》,发扬其精神而著作。而《易经》给出的师道,师父要居于下位挑着担,把弟子托起来。”

    “老师要慎重的选择弟子,将自己的位置摆得很低。教导弟子使其超越老师,这样的老师才是真正的师道精神。”

    “在遥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411471/100488055.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411471/100488055.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