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来说,步骘的策略是当下最合适孙吴政权的。
他这边从汉寿撤军之后,立刻回到益阳,构筑防线的同时,立刻写信给孙权讲明这个道理。
魏军大败于北,关羽回师于南,江东的西进扩张之路也就到此为止了。
接下来能守住占领的这些地方就算不错了,赶紧想办法拉更多的盟友,强化自己的实力。
也别太在意所谓的君主专制权威,将这些豪强以带资入股的形式拉拢进来。
联合组成政权共同商议江东的未来,团结起来对付敌人。
虽然不再是孙氏一家独断,也总比亡国好。
现在刘禅的主要精力放在了中原,这个短暂的空窗期便是江东的最后机会。
步骘话说的很浅白也很诚恳,他相信以孙权的政治智慧肯定是能明白他的意思。
然而,明白道理很容易,下定决心去这么做就很难。
孙权从一开始继位的时候,就有被挟持成傀儡的浓浓危机感。
所以他对自己的权力很是看重,他不愿意看到自己被掣肘被裹挟,甚至被架空。
汉朝廷那边对豪族的狠厉政策,孙权自然是在江东尽力宣传的。
这也是很多豪强没有倒向汉朝廷的原因。
否则以汉军的强大,孙吴的衰弱,江东士族早就掀起一股投汉热了。
只是对于这些士族豪强,孙权只希望他们将自己的人力物力交给自己使用,但并不希望他们来分享自己的权力。
因此,孙权跟他们进行的是有限的合作。
孙权给予各豪强管理自己桑梓的实际地方自治权,他们表面上认可孙吴政权的统治。
很久以来便是这样的格局。
现在步骘建议将这些豪强从地方汇集起来,共同组建一个多寡头政权。
孙权虽然知道这或许是他唯一的出路,但一时间还是有些不敢置信。
“魏国那边还在坚持,他汉军不也是久曝师于野,难道我江东真的就无法西进吗?”
当然没法西进,只是这话不能直接说。
面对孙权的疑惑,在他身侧随侍的滕胤低头思索片刻,随后道:
“吴王,此前汉军北伐,其后防守不实。魏国有亡国之危,故与我精诚合作,这些都是我们的优势。”
“然而现在魏军大败,关羽归来,汉军士气高涨,人和已经不站在我们这边,天时和地利一时间也见不到。”
“步君侯劝吴王撤军,也是合时宜的建议,况且,魏军那边将士已经不愿继续进取,我们独自向前也讨不到好处。”
滕胤作为北方士人,在孙权称王之后不断提拔,已经成为孙权核心班底的成员之一。
滕胤的伯父滕耽以及父亲滕胄南渡江南后,依附家族世交、扬州刺史刘繇。
二人后来入仕孙权,滕耽官至右司马,滕胄也因善于文笔,受孙权敬待,但可惜两人都是早年亡故。
孙权为此感到惋惜,又看到滕胤年十二,便已痛失父伯,孤单一身,但他始终能坚持治身厉行,于是对这个小伙子也很看好。
孙权称吴王后,因为他长辈二人的恩情,而封滕胤为都亭侯。
孙权之后让滕胤受命与张昭、孙邵、殷礼等人一起,仿效周、汉旧制,撰定吴国的朝仪制度。
滕胤为人白晳,仪表不凡,相貌堂堂。
滕胤每逢正朔之日入宫朝贺觐见,朝堂上的大臣见到后,无不对其大加赞赏,受到很多人赏识。
甚至连傲气十足的诸葛恪都舍得夸他两句。
孙权曾问诸葛恪:“你比滕胤如何?”
诸葛恪便开玩笑答道:“在朝堂之上,举止得当,礼节周全,受人赞赏,臣的确不如滕胤;但要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滕胤就比不上臣了。”
虽然诸葛恪有自己装逼的嫌疑,但也是变相的夸了一番对方。
总之呢,这个人在朝堂上混的很好,孙权和士大夫群体都待见他。
被他这么一劝,孙权叹息一声:“孤岂不知此时进不得只能退,实在是不甘心啊。”
滕胤恭敬的拱手一礼,微微啜泣道:
“吴王受辱,这是臣等的失职,然时局所困,还请吴王屈身委节,暂待一时,臣等必殚精竭虑,富国强军,以雪今日之遗恨。”
孙权再次叹息,最后还是无奈下令撤军。
时局如此,哪里还能凭借自己的意愿来肆意行事。
留下徐盛守夏口,这个他注定止步的地方。
夏口并不是什么固若金汤的地方,来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411449/105780155.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411449/105780155.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