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查一个没什么根基的小吏很容易,没过多久丁鱼那边就有了消息。

    阿庆带着丁鱼亲自去向花氏回禀。

    原来这翁婉仪根本就不是翁立的亲妹妹,而是幼时翁母收养的童养媳。

    翁家没落后,这一代就剩下翁母和翁立孤儿寡母两个人,翁母靠着一手刺绣养活儿子。

    战乱民不聊生,母子二人生活并不好。

    翁母担心儿子娶不上媳妇,遂花钱买了个姑娘进门,既当丫鬟,也是童养媳。

    翁立是个非常聪明的人,没中进士之前,就靠翁母积攒多年的家资做起了生意。

    他擅经营,很快积累了不少钱财,名下也多了几家铺子。

    能同时兼顾读书和经营,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聪明人。

    攒下一定财物之后,翁立一心扑到了读书上,开元四年的时候中了进士,还没等谋到官职,乾朝就乱了。

    新朝建立,正是用人的时候。

    只要背景干净能用的人,都被授予了官职,翁立也不例外。

    翁母去世后,翁立便与翁婉仪以兄妹相称呼,童养媳的说法也就作罢。翁立想另娶能在家世上给他助力的妻子,翁婉仪正是待嫁的年纪,已经不适合待在翁家。

    赵朔进入礼部当差,成为他的上峰时,翁立就动了将翁婉仪嫁给他的心思,既能甩开翁婉仪,又能攀上朔王府的关系。

    而翁婉仪,有更好的去处,她何乐而不为。

    两人一拍即合,翁立邀请赵朔到家里喝酒,好事就这么成了。

    不过听赵朔的贴身随从常安说,赵朔并没有喝多少酒。

    换句话说赵朔人是清醒的,他不愿意,别人也算计不了他。

    至于翁婉仪肚子里的孩子,按翁家贴身下人的说法,八成还是赵朔的。

    花氏听得脑袋直突突,她没想到自己那又傻又蠢的儿子还是一如既往的好颜色。

    那翁家童养媳必然生得花容月貌,温柔小意。去喝酒那次,应该也不是第一次接触。

    “老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真没错,你二哥还是跟以前一样,见了美人就心生怜悯。”

    当初跟着阿庆剿匪,差点儿被貌美的土匪姑娘害了性命。

    可能年月已久,他又好了伤疤忘了疼吧。

    “娘,二哥都二十几岁的人了,这性子难改。”

    要阿庆说就是定性了,改不了了。

    作为家人,她们只能放宽心,稍微约束一下,只要她不被女人牵着鼻子走,不要闹出大事情,那就随他去吧。

    “叫丁鱼把查到的都报给他吧,要是他没意见,执意要纳翁婉仪做妾,那就听他的。”

    童养媳名声差是差了点,但自家儿子都跟人睡过了,她能怎么办。

    只是这侧妃之位绝对不可能给,进府就是侍妾。

    三个月之后进门,二儿媳这胎也稳了。

    阿庆绕花氏背后学着乌嬷嬷的手法给她按摩。

    “娘,您想不想出宫走一走啊?”

    女儿贴心,花氏也放松下来享受她的伺候。

    “这皇宫我一天都走不完,出宫做什么。”

    后宫就他们一家子,宫务不算多,花氏小半天就能料理完。

    再花点时间准备阿庆的婚事,打打拳散散步,偶尔接待一下大臣的家眷,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住进宫里这么久了,她都没想过出宫。

    “我的公主府修缮得差不多了,改日叫上爹跟您一起去看看。您跟爹都忙,难得有空停下来休息,正好公主府里的后花园里有一处种满了金桂,八月正是赏桂花的好时节,您就尽情享受享受吧。”

    出去走走,心情就好了。

    至于那些进言选秀的臣子,自有大哥在前朝料理。

    要抓个把柄还是挺容易的事情,至于把柄大小不重要,有用就行了。

    这么长时间了,一直都是下面的人过来汇报修缮进度,花氏确实没去公主府看过。

    “也好,回头我跟你爹说一声,去看看你以后住的地方怎么样。”

    没过几日,前朝工部尚书洪德昌被御史弹劾宠妾灭妻,将糟糠妻子和嫡女扔到庄子上不闻不问,导致原配妻子病死在庄子上。

    确认弹劾属实,洪德昌直接被撸了官职。

    洪德昌就是上书要赵益选秀叫得最欢的人,背后还有人拱火,不过杀鸡儆猴挑一个足够了。

    工部尚书的位置空出来之后,便由原来的工部侍郎江岫白暂行代管。

    江岫白是赵益用惯了的人,以前在江南的时候跟赵湛配合得也很好。

    若不是他年纪尚轻,资历不够,工部尚书之位不会落到老派的前朝旧臣洪德昌手上。

    如今朝政趋于稳固,一切都走上正轨。

    弹劾洪德昌,既能腾出工部尚书的位置,又能给花氏出气,还能正一正官员的德行,堵住朝臣的嘴。

    谁也挑不出错来。

    自这天起,谁都知道不仅太子维护皇后,就是皇上也一心扑在皇后娘娘身上。

    别说往后宫送人了,就是提都不能提。

    也没人敢再写奏折弹劾花氏这个皇后德不配位,妒忌成性一点都不贤惠了。

    叫得最欢的那个人连乌纱帽都丢了,谁还敢再做出头鸟。

    赵益手中握着绝对至高无上的权利,他也不需要去拉谁的女儿谁的妹妹进后宫以维护前朝平衡。

    花氏头疼的毛病也没了,赵朔战战兢兢来给她请安的时候也会给好脸色看了。

    书院上梁这天,阿庆邀请了几个交好的亲朋一起去凑热闹。

    匠人们从梁上抛下花生、馒头、糖果、铜板等东西给过来热闹的百姓们。

    大家一哄而上,抢做一团,场面非常欢乐。

    宴饮之后,有几人已经喝醉到不省人事,阿庆便做主开了几间上房给大家休息。

    待安排好之后,阿庆才上马车回宫。

    回去的路上刚好与长宁王府的马车擦肩而过。

    片刻,便有人拦住了她的马车。

    阿庆定睛看去,是二婶身边的婆子。

    那婆子行礼之后,低声问阿庆刚才在什么地方宴请,请了哪些客人。

    阿庆报了酒楼的名字,简单说了几个名字。

    她纳闷问道:“二婶找四弟有急事?他喝醉了,在酒楼休息呢。”

    婆子面上的笑容无懈可击,“没有的事,今天小王爷搭别人的马车过来的。王妃出来买东西,想着等会儿正好顺路捎小王爷回去。”

&n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09004/83351863.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09004/83351863.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