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仙侠修真 > 仙寥 > 第44章 亢龙有悔
    第44章亢龙有悔  冯知县与周清寒暄一阵,很快熟络,贤兄贤弟称呼起来,仿佛多年好友。本来冯知县见周清年少,生怕他才高气傲,不好相处。

    没曾想,新科解元公是如此平易近人,浑不似张乡绅那老物,跟他同处一室时,多一片刻,冯知县便多一分厌憎。

    此时,冯知县和周清越聊越投机,恨不得今晚便抵足而眠,述说平生志向,将来两人在官场互相扶持,想必更是一段佳话。

    可惜没带黄酒鸡头,不然和解元公拜个把子多好。

    他想起主考官和副主考等大人们正等着解元公,因此依依不舍地请周清先更换衣冠,并说道:

    “贤弟,你我一见如故。兄有空房一所,就在东门大街上,三进三间,虽不轩敞,也还干净,就送与贤弟。江州有蛮夷之风,何如长州安享太平。我听说贤弟尚无家眷,不若在长州寻一门好亲事。从此定居长州,乡里产业交给下人打理就好了。我也好早晚向贤弟请教。”

    周清借口更衣,含糊混了过去。

    反正不主动,不拒绝,不承诺。

    随后周清去换上解元的冠服,他如今练武有成,用前世的说法,便是天生的衣架子。

    冠服与他身材十分相配。

    看得冯知县连连点头,不愧是文曲星在世,果非常人能比。

    他想到张乡绅那边的案子还没了结,便想着:

    “我和贤弟一见如故,岂能让他在大喜日子留个首尾。转运使大人施压又如何?公道自在人心,岂可因为强权而改易?”

    一股正气在冯知县身上,从头到尾贯穿。

    他往常不是这样的,大抵是受了解元公贤弟文章正气的感化。虽然没看过文章,但内心是感受到了。

    做好官,什么时候都不迟。

    一路上周清骑在马上,身后有金光闪闪的解元匾额跟随,两侧更是人群涌动,纷纷想过来沾沾新科解元公的喜气。

    得成解元,名冠一榜。

    将来史料记载,或者世人提起,这丙子科乡试举人榜,又叫做周清榜了。

    游街夸喜,回想刚穿越来时的潦倒困苦,实在是恍如隔世,一言难尽,感慨万千。

    他心境忽然与前世孟郊那首登科的心境吻合。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日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州。”

    略改一字,合了此情此景,此股心意更只在身上流淌来去。

    周清牢牢记住心意,等有空便落笔写下,当对文胆提升是有帮助的。至于现在,他虽然心意涌动,却没有放肆长吟出来。

    周清一时激动后,很清楚。

    十六岁的解元,到底怎么来的呢?

    其背后肯定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刀光剑影等着他。

    “上九,亢龙有悔。”

    易经的爻辞在脑海里泛响。

    盛极,往往转衰。越是得意时,越容易忘形,行事容易失了分寸,也容易招来祸患。

    现在他算是得意到极致时,更需谨慎。

    不倨傲,不浮躁,方有始终。

    福松一边跟随在周清身后不远处,一边观察周清。

    他为周清欣喜,等冷静下来,不免担忧周清飞得太高,得意忘形。

    少年解元,既是造化,也是祸端。

    就看周清如何化解了。

    他敏锐的精神,能体会到周清气质的转变。

    一开始是得意的,眼下沉静下来。

    福松不由感慨,“真修道种子也。”

    换做是他的十六岁,还满山被师兄追着打骂呢,突出一个不省心。

    一路游街夸喜,周清终于来到贡院前。

    他的心态在这路上早已平和下来。

    贡院前有许多士子徘徊,不愿离去,也有不少人是为了看看今科的解元公周清是何许人也。

    至于考中的举子,更是想看看这人是何方神圣,居然独占鳌头。

    当周清年轻的面庞出现在众人眼前时。

    一时间许多人都呆滞了。

    “如此年轻?”

    众人惊讶、疑惑、羡慕等目光,周清坦然受下,没有丝毫慌张。其端凝沉静的态度,令贡院内牌楼上主考官宋河及副主考陆提学等人暗自点头。

    果然是解元郎。

    好一个解元郎。

    “凤先兄,恭喜你收下一个好弟子。”

    “同喜同喜。”

    宋河微微一笑。

    作为主考官,周清这个解元,天然就和他建立起了师生关系。不过朝廷一向打击主考借乡试会试的机会,结党营私,尤其是陛下,十分忌讳此事。

    故而明面上,还是要保持一定距离,不能太过亲热。

    举子们跟随解元公一起进入贡院内部。

    旁边冯知县引着众举子,朝主考官宋河见礼。

    随后自是士子们与考官们寒暄。

    如今有了举人身份,自然有了做官的资格,虽为师徒,将来也可能同朝为臣。

    官场上的关系,没有比这个时候更容易建立起来。

    因为举子们刚刚中举,暂时心情还没完全转换为官身。考官们,则是久历官场,能有许多话指点。

    后面,举子们中举的卷子取来,一一传阅。

    尤其是周清的卷子,最引众举子们好奇。

    传阅看过包括周清的策论后,他们虽然佩服周清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才学,可要说是独占鳌头,并不能让人完全心服口服。

    文章好坏,到底是自由心证的事。

    水平接近的情况下,实是难分好坏。

    于是自然有举子挑刺,说周清旁征博引,似乎不是一个十六岁不到的年轻人能做到的。

    他说的确实在理。

    故而周清不卑不亢,请他指出哪句经典,作为少年人不可能学到。

    那举子将周清文章里,冷僻的文字指出,请周清说出典故来历。

    周清不急不缓地将原文背诵出来。

    在场众位考官,虽然不是博古通今,可是各治一部经典,周清背诵的原文,总有考官专研过。

    与其比对。

    竟是分毫不差。

    连有歧义的地方,都似是周清背诵出来的更好。

    陆提学本担心周清年轻气盛,要再做雄文,压服众举子。没想到周清直接拿出过目成诵的本事。

    自来读书人,过目成诵,往往是要在青史留名的。

    至于为何断定周清能过目成诵,因为刚才背出的那些经典段落,若无过目成诵的本事,以他的年纪,不知要读到何年何月,才能背得如此熟练。

    这是实打实的真本事。

    宋河凑趣,还找来另外一篇周清还没来得及看过的评优卷子,让周清看一遍,随后让他背出,周清背出来,果然一字不差。

    如此众人才信服他的天授之才。

    这时候,再让周清做什么诗词文章,只是自取其辱。

    有此能耐,虽进士,有何难哉?

    而且周清虽然有这本事,从始至终,都态度谦和,哪怕有举子咄咄逼人地对他挑刺,周清依旧和颜悦色,没有丝毫愠怒和不耐烦。

    为人风度若此,倒是让先前挑刺的举子感到惭愧,向他道歉。

    周清替他解释,若是换成是他,也会怀疑一个十六岁不到的少年人,能不能有中解元的本事。

    而且他还说了天气原因,又提到自己身体好,能忍受风霜刀剑之苦,才侥幸发挥出水平来,卷子入了考官们的法眼。

    又说自己是父母双亡,在世间无亲无故。

    今日得中解元,看来是父母在天之灵保佑。

    他没有落泪,可字字情真意切,戳人肺腑。话虽寻常,而心赤诚。在场的举子,大部分都被感动了。

    连考官们大都纷纷掩袖。

    国朝以孝治天下。

    如此少年,取中解元,自是家国的大幸。

    无论是陆提学,还是宋河,此时对周清满意到了极点。明明才学过人,过目成诵,还能谦虚冲和,为其他落榜的士子开脱,并说自己的解元,多少有些侥幸。

    这话由周清来说,正是合适!

    一时间,本有些剑拔弩张的气氛,在周清的表现下,化解无形。

    总归是让大部分举子认下周清这个解元了。

    陆提学心中一块大石头放下。

    他还想对周清多做提点,没想到周清为人慎重,凭自己就化解了一场无形的祸患。

    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周清的表现,实是和光同尘,将来在官场,必然有一番大作为的。

    但还有一点不好,那就是周清太年轻。

    陆提学将周清拉到身边,问他准备何时参加会试。

    周清却表示十年之内,不准备进京赶考。他只是记性好,论学问还不够精湛,需要多做磨砺。

    “此言大善。”陆提学拍拍手。

    原本他是打算周清落榜,带他入京的。

    现在情势不同了。

    周清能如此知进退,明得失,远远出乎他意料。

    他越看周清,越觉得可惜。

    如芝兰玉树,为何不生长在自家庭院呢?

    满满都是遗憾。

    答谢考官,第二日又参加了鹿鸣宴。周清有昨日的铺垫,算是顺利通过。因为他和陆提学的关系摆在那,刚中解元,私下去拜会,总归是不好的。

    周清于是没有私下去拜会陆提学。

    哪怕他已经知晓,陆提学即将担任大理寺少卿。

    这官职,差不多是前世最高法的二把手了。

    距离位列朝堂九卿,只有一步之遥。

    这一步之遥,其实最是艰难,许多官员终其一生都没跨过去。只是陆提学能从地方学政,摇身一变成为大理寺少卿,其后台背景,自然非同寻常。

    看似官位品级只进了一步,换成实际权力,可谓是火线提拔了。

    这也是权力运用之妙。

    明升暗贬,明贬暗升。平级或者半级一级的调动,又能体现出天壤之别。周清不清楚,朝廷打算废路为省,往后巡抚为一省最高长官,另外设布政使为一省中的二把手,负责一省的行政和财赋出纳。

    火线提拔陆提学,实则是为另一人开路。乃是朝堂中,暗中交锋后的利益妥协和交换。

    既然已经火线提拔一位,那么火线提拔另一位,也好说话了。

    而周清这个少年解元的出现,作为祥瑞,自是成为了宋河及陆提学政绩的一部分,陆提学的提拔于是更有了支撑。

    鉴于周清的表现,无形间使得天南路的政局变得更加平稳。

    但这不会使天南路的匪患及财政赋税问题减轻。

    废路设省,立巡抚和布政使,正是为了进一步放权给下面,使其解决匪患的财赋问题。

    对于周清,科举的道路暂时结束,甚至不会再开启。

    对于宋河,乡试的结束,实是仕途上一个新的开始,前路依旧是不确定且风险很大的。

    但到了这一步,往后退一步,很有可能粉身碎骨。

    所以有进无退。

    冯知县送的院子里,周清打算住上一日,进行简单的休整后再返乡回江州去。

    武镖头则是打算一路护送周清回去。

    要是周清这新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276308/68207629.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276308/68207629.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