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老百姓是最容易知足的一个群体,虽然守着军垦城这么近,也羡慕那边人的生活,但是大部分的人还是恪守本心,踏踏实实过着自己的日子。
其实ym县县城的人很少,就是这很少的人当中,还有一部分属于城关的农民。
他们在县城周边有着土地,居住在城里,这样的生活一直过得也很满意。
和兵团相比,他们的耕种可就没有那么轻松了,土地并不比兵团人少,但是却没有兵团那么多现代化的机器,所以付出的汗水比兵团人还要多。
当然,有一点他们比兵团人强,那就是他们的土地不需要改造,分到手里的时候,就是相对肥沃的,最起码种粮食没有问题。
好歹北疆这地方气候寒冷,一年也就一季,一年的工作半年就完成了,剩下的时间就跟东北人一样,猫冬。
所以,能耕作的季节,没有人去吝惜自己的力气,家里无论老人还是娃娃,都是天不亮就在地里,回家时候也都月上中天了。
生活也许算不上富足,但是土地数量多啊,一年下来,只要没有天灾,吃喝还是不愁的。
特别是国家政策的倾斜,对于他们粮食的收购,一直维持在一定的数量上,能够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
只是一夜之间,一个消息传来,他们要和军垦城合并了,以后他们就要成为军垦城的人了。
说实话,这个消息并没有让所有的人兴奋,有相当的一部分开始迷茫,继而惶恐。
中国农民对于土地的执着是从古至今都没有改变的。虽然目前的土地也并不是他们的,他们只是承包者。
但是在大部分人眼里,这地就是自己家的,而他们跟兵团人的区别,就是他们有地,而兵团人没有。
而军垦城目前的土地,连承包制都没有了,都是农场,而且大部分种的都不是粮食,那满地奇形怪状的中药据说都是给制药厂用的。
还有那大片的高粱,都用来酿酒了,反正ym县的百姓,没看到军垦城的土地还有种粮食的,万一有灾荒咋办?
当然,有这种观点的人,大部分是上了年纪的人。年轻人则早就沸腾了。
从军垦城成立开始,县里的年轻人就已经开始找各种理由不种地了。
他们或者在军垦城打零工,或者做个小生意,近水楼台先得月吗,咋也比那些外地来的人要超近一些。
如今有的生意做的不错,在军垦城买房子了。有的在企业干的很好,也有了单位的福利房,而近在咫尺的曾经的家,已经被他们放弃了。
当然也有一部分高不成低不就的,工作不出色,生意也做不来,只能一直打零工维持生计,就算这样他们也不愿回家种地,因为付出和收货不成比例。
孙大壮就是这个圈子里一个典型的人物,他的家里在县城有一百亩土地,家里三口人,父母非常勤奋,家里条件还算不错。
最起码有自己的小型拖拉机,还有各种农机具,一年下来,也能攒下个万八千的,在城关村里面,可是算得上富裕户了。
孙大壮初中没毕业就不上了,开始跟着父母在地里滚了两年,就说啥也不去了。
他长得跟名字倒也相符,人高马大的,身上有使不完的力气。不去地里之后,他就跟着小伙伴们一起去了军垦城。
换过几个厂打工,他都不太喜欢干,最后到了火车站货场,干起了装卸工。
这个活儿一干就是五年,因为人实在,力气又大,货场的人都非常喜欢他。
这一转眼孙大壮也22岁了,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龄,因为家里面条件不错,说媒的人倒是不少,不过孙大壮都没有答应。
倒不是他条件高,而是他喜欢上了货场的一个丫头子。
这个丫头叫牛小香,家里是铁路系统的人。她高中毕业后也就分到了货场工作,当过秤员,就是看地秤的。
军垦城货场货物吞吐量大,她们这个岗位需要三班倒,而孙大壮这个人精力旺盛,为了多挣钱,常常住在货场,两个人就熟识了。
牛小香长得并不出众,就是个很普通的女孩儿,他们一家人原本在省城机务段,不过因为哥哥的就业问题,所以来了军垦城机务段。
人们都喜欢留在大城市,毕竟那边繁华,但是大城市同样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人多,竞争激烈,若不是来了军垦城,她和哥哥还都是待业青年呢。
如今她成了货场职工,而哥哥成了火车司机,跟爸爸一个职业,而老妈则在车站,快要退休了,一家人倒也非常幸福。
之所以注意到孙大壮还是源于孙大壮的邋遢。装卸工干的自然都是体力活,这家伙肯干,但是不太讲究卫生。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237745/38268326.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237745/38268326.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