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恐怖灵异 > 诡三国 > 第2653章山川和人
    当河东和陇右关于科举的相关信息传回长安的时候,斐潜看着这些汇报,不由得有些感觉就像是面对着后世举人考试之时,各地分数档不均衡的情况一样。

    这是两个,不,这其实是一个类型的问题。

    河东的问题,像是没有充足的准备,导致突然大量集中的学子争抢不多的资源,但是实际上这个问题,是不是可以看成是在司马懿前往河东举办科考之前,谁也没有考虑过类似于科考这方面的问题呢?

    陇右的人才困顿,大多数人被迫忙于生计,无法有更多的时间读书,以至于被拉开了学识上面的差距,是不是也同样证明了,其实在斐潜展开科举之前,陇右也是同样的没有考虑过人才的相关问题呢?

    没有提前考虑,所以就出问题。

    人才,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也不是某地方的特产,到时间去收割、采集,就能够持续获取的…

    这和河东陇右什么地理位置不同,是没有特定关联的。

    不知道为什么,斐潜脑海里面忽然浮现出了江南才子四个字。

    似乎在后世的一些电影电视,亦或是什么戏曲小说之中,江南才子出现的频率是很高的,至少是不常出现陕甘或是陇右才子,而相对应也经常见到的其他地域称号就比如是什么西北大侠,南蛮教主,东北好汉等等…

    江南出才子,西北出好汉等等,就像是之前也有人说什么山东出相,山西出将等等,似乎是一个很有道理的事情,但是现在斐潜想了想,却觉得这里面有问题。

    这有什么问题?这就是地域特性啊!

    某些懂王肯定会不屑的,轻描澹写的说道。

    然后呢?

    地域性形成的原因?

    解决的办法?

    是发展各自的特异性还是强调统一性?亦或是中庸调和?

    这些不同的策略又有什么好处和劣势?

    制定策略之后,几年为期限?什么时候调整,什么时候是绿线和红线?几十年没有变化又会导致什么新的问题?

    懂王顾左右而言他,表示这些都很简单,让其他人来回答。

    华夏原本不是这样的,至少一开始的时候,没人去强调地域性,大家都是华夏人,都是同胞兄弟炎黄子孙,可是什么时候开始强调你是哪里人我是哪里人了呢?

    斐潜觉得,地域性在客观上有差异,这一点没问题,但是反过来在主观上过分的强调在同一件事情上的因地制宜,企图在同一个问题上制定出适合各区域的不同的标准来,也是同样的有问题。

    这种类似于采取中庸调和的方式,似乎公平,实际上并不是如此。反而会给那些奸猾的人留下交易的空间,就像是后世某个时间段,最好的升学考试的学校不是在衡水,而是在西北某地一样。

    因为人是会动的,而地域是不动的。

    奸猾的人将孩子以偷奸耍滑的方式送上去,然后这些孩子会真的学有所成?亦或是继承了奸猾的方法,继续走向更加奸猾的道路上?

    河东和陇右,展现出了一个问题的不同表象。

    斐潜将两份报告收到了袖子里,然后熘达着出了将军府大堂,往一旁的将军府官廨走去。

    许褚跟在了斐潜身后。

    这两天是轮到许褚当值。

    在当值的时候,许褚穿着重甲,竖着看比斐潜大一圈,横着看也同样比斐潜大一圈,但是行动之间却和常人差不多,动作灵活度也不见得有什么负面削减。

    斐潜一边顺着回廊慢慢向前而行,一边笑着问道:仲康,若是你去考个经文,不知道能不能过?

    主公,要我拿刀弄棒,战阵杀敌,我不甘于人后,但是这考试经文…许褚略有些无奈的说道,笔杆子都没有我手指头一半粗,我捏都捏不住…

    许褚当然不是文盲,他说他自己捏不住笔杆子也只是个比方而已。只不过这经文一道么,他确实是不擅长,他更喜欢习武,更喜欢每天打熬自己的身躯和气力。而学习经文作文写字和打熬气力苦练武艺,两项都是水磨功夫,都是需要坚持每天练习的,所以说许褚不学经文便是偷懒,不作文章就是不好学习,这也不对。

    人各有志。

    河川亦有志…

    古语有云:山主贵,水主富。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不同,所以各个地区也有各个地区的不一致。

    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就像是不能要求许褚去参加科考,要求庞统去上阵杀敌一样,虽然许褚和庞统都比较胖,但是两个人的胖却完全不同。

    同样是胖,因为各人的差异,选择的不同,相应的这个胖的标准当然不一致。

    这才是真的因地制宜。

    大方向上一致,具体各地不同,而不是死板的给各地区限定一个标准,然后几十年不变…

    斐潜点了点头,呵呵笑笑,又是闲聊了几句,然后转过弯,便是到了西尚书台的官廨之前。

    随着骠骑大将军的职权的扩展,一些职能机构被切分出去,离开了大将军官廨,但是又有新的部门和人员补充进来,所以这个官廨左近,始终都是忙碌着,往来的小吏川流不息。

    斐潜是从后院直接走进来的,所以还算是比较清净一些。当然也是为了便利一点,否则那些小吏见到了斐潜,少不得就要行礼而拜,然后前院的官吏又要出来迎接什么的,而前院办事之处本身就拥挤了,到时候不仅是小吏等人必然会是像围观珍惜动物一样围观斐潜,也会让许褚等护卫不好处理,驱赶这些热情激动的小吏么,显得斐潜不够礼贤下士,而放任这些小吏将斐潜围住么,又会担心出什么风险。

    斐潜也很清楚前院和后院的区别,所以他直接选择从后院而进,显然就好很多了。往来的吏员书左大多都常常能见到斐潜,也不会有什么过激动作,行礼之后便是自行忙碌,并不会给许褚形成什么困扰。

    斐潜走到尚书台后堂的时候,庞统和荀攸都在忙。

    斐潜见了他们,也就摆摆手,示意他们先忙,然后自己在后堂坐下,翻看起这几天各地的行文来。从行文上来看,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大事,毕竟对于当下的季节来说,各地官吏眼前重要的事情就是进一步的核对庄禾情况,毕竟对于农耕社会来说,粮食收成是最重要的红线。

    粮食歉收,若是没有储备,不是代表着人均少吃一口,或是少吃一碗就能解决问题的,而是真的有人直接饿死,直至饿死的人抵平了歉收的粮食,才算是能再次平衡下来。

    过了一会儿之后,庞统处理完了手头的事情,从一侧也到了后堂里面。

    斐潜从袖子里面抽出了那两封行文,给了庞统看。

    庞统差不多快看完的时候,荀攸也来了,然后接着看。

    看完之后,两个人都不由得沉思起来,一时半会没讲话。

    …荀攸轻轻叹了口气,陇右之所失,盖西羌之遗祸也…

    庞统点了点头说道:然也。待陇右学宫成之,便可多有读书之人。

    斐潜沉吟了一下,没说对,也没有说不对,而是问道:那么河东呢?

    河东之事,易也。多备客栈事务,令驻兵卒,则可解之。荀攸说道。

    斐潜转头看了看庞统,发现庞统也是觉得荀攸的解决方式可行。

    斐潜笑了笑,二位,所言皆善,然治标不治本。河东陇右,非一时一地之事也。

    治本?庞统皱起眉来,主公之意…非一时一地,那么就是人了?

    斐潜点头,然后对着庞统和荀攸说道:你们两个说的确实都对,但是我想要说的是,不要站在一时一地去看问题…

    和这个问题比较类似的,在后世有句话,叫做山清水秀出人才,穷山恶水出刁民。

    这句话对么?

    对,但是也不对。

    这确实是一个现象,但有谁能不考虑其他任何因素,只是就地理而论,以山川河流来标明区分出什么是山清水秀,什么是穷山恶水?

    有些喜欢装模作样的家伙,比如汉代某些隐居客,就觉得山川河流,自然环境很好,就高调的宣布自己隐居了,但是隐居的同时,还可以参加各类综艺节目?

    这些人宣称居住在山川自然之中,就可以感受到时间慢下来,让人祛除浮躁,然后表示这种自然环境对于诞生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极为重要,然后得出了一个结论,说什么古往今来的贤者,隐者什么的,几乎都喜欢在山清水秀之地隐居…

    言下之意,自然不言而喻。

    可就是这些人,在面对自己居住的山川,就是口称山清水秀,然后一转头却说某些地方穷山恶水出刁民…

    这明显就是屁股歪得不能再歪了。

    其实民众的好坏,知识的多寡,跟山川自然有直接联系么?

    河东和陇右,就是明证。

    河东之前也是烂得不行,上郡九原云中一带的难民南下,大汉朝堂放任不管,眼睛一闭耳朵一堵,什么都当做没看见没听见,再加上河东内部还经常被白波黑山鲜卑匈奴劫掠地方,所以在斐潜还未开发河东的那个时候,能有多少读书人?又有多少人能读书?

    现在河东读书人明显就比陇右多了好几倍。

    山川依旧是河东原本的山川,河流也依旧是原本的河流,所以抛开其他因素,只是讲什么山清水秀,穷山恶水,不是歪着屁股耍流氓又是什么?

    因此最为关键的并非是山水,而是经济。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农业发达,工商业繁荣,家中有钱粮,就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读书,这才是决定了读书人的数量的最重要的因素。

    所以,若说后世江南多才子,并非真的就是因为江南的山清水秀,而是因为江南在后续的封建王朝之中经济比其他地方好,可以供给更多的人读书而已,是外部经济条件让更多的平庸者获得了更多的机会,更高的位置,而不是凭靠着江南的山清水秀自然风光,就会自然诞生出更多的人才。

    这让斐潜想起了之后的封建王朝,江浙一带科举中第的人数似乎是最多,然后动则就有一些屁股歪的会说这是江南世家传承,是文华之地什么的,好像出身在江南,就是多么了不起,而在其他地方,就是天生下等人…

    但是稍微懂得一点历史的,就清楚在战国时期,江南,也就是楚国一带,还是蛮夷的代称,和秦国一样是难兄难弟,被中原文化人所鄙视。当然楚国在当时也确实是没有什么文化。战国时期的文化强国,是齐鲁。

    甚至到了当下汉代,江南一带依旧还是遍布着脸上涂着各种色彩,举着柴刀竹枪,整天在山林之中呼啸来去的越人,所以若说江南世家真的有传承,这传承是哪里来的?

    真的是江南的山川,土生土长孕育出来的么?

    地方稳定,经济发展,斐潜缓缓的说道,方有人才随之而生…这才是根本问题…河东,陇右之别,只不过是先行了一步的,还有走慢了一步的差别而已…

    庞统点头说道:主公所言甚是。

    荀攸自然也是同意。

    确实,不管是在陇右建立学宫,还是在河东扩建客栈,似乎都是在解决当地的问题,但是实际上最重要的依旧是经济的发展,才能让人从繁重的劳动当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成长。

    斐潜又不是资本家,没有必要整天吹嘘什么996和加班光荣,反倒是觉得只有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整个华夏才能发展得更好,而那种让更多的人忙于生计,为了一口吃的就要从早上劳碌到晚上的做法,虽然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让底层的民众丧失移动性,稳固原本阶级,更好的管理地方,但是对于华夏未来没有什么好处,甚至只有坏处。

    战国,中原大战,十室九空…才有了楚国兴盛…斐潜缓缓的说道,故而若是当下关中山东大战…二位觉得会便宜了那边?

    庞统笑道:自然就是便宜了江东!

    荀攸也是点了点头。

    斐潜摸着胡须,笑了笑,说道:公达,这事情,你写家书的时候略微提及一二,如何?

    荀攸愣了一下,边上的庞统却笑着抚掌而道:没错,没错,我也写几封…荆北之处,也是还有些友人的…

    荀攸沉吟了片刻,点头说道:有主公此言,攸自当使有意者可徙之。

    斐潜摆摆手说道:你们或许会错意了,只需要按照事实来说,将河东陇右前后之事叙述清楚即可…当然有人愿意来,自然是很好,但是不必强求。

    用行政命令或是什么其他的手段,强行迁徙人口到陇右,无疑是可以极大的刺激陇右的经济,这一点,斐潜很清楚。

    最好的例子,依旧是江南。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112469/24651322.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1024txt.com/book/112469/24651322.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s://www.1024txt.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